2024年11月3日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证道-天主教星的家园 
2024年11月3日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证道
佚名 网络收集 阅读:775次 2024-10-28

房志荣神父,耶稣会士

默想:

过去四周(常年期第二十七至三十主日)的福音都选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我们从中略知耶稣在犹大省的所作所为,第三十一主日,耶稣已从耶里哥来到耶路撒冷了。《马尔谷福音》第十一章至十六章,记述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教导、讲道、奇迹,和逾越奥迹的完成。本主日的福音选读(12:28b-34),跳过第十一章及十二章的恶园户的比喻、纳税问题,和复活的问题,讲论最大的诫命;这次经师和耶稣的对话,《玛窦福音》的平行文,用相同的篇幅来报导(玛22:34- 40),但经师发问的动机不同;马尔谷说:「有个经师佩服耶稣回答得好,就过来问耶稣:『所有的诫命中,哪一条最重要?』」玛窦却写:「一个法学士用这个问题试探祂。」(玛22:35

 

耶稣的回答是今日福音的核心,也是全部天主启示的大纲:「第一条是:『听啊!以色列!上主,你们的天主是唯一的主;你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地爱上主,你的天主。』第二条是:『你要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再没有任何诫命比这两条更重要的了。」(《四福音》,乐仁出版社。29-31节)耶稣把申6:4-5(爱天主于万有之上)和肋19:1834(爱人如己)连在一起(玛22:39的平行文中,耶稣明言「第二条与此(即第一条)相似」),这样做出了《要理问答》所传下的大综合:「右(?)十诫总归二者:爱天主于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申6:4-9是以色列唯一真神信仰的自然结论和后果,至于肋19:1834二处,原是指以色列的本族人,而后再延伸到居住在以民之间的外方人。耶稣把两条诫命合为一条时,已取消其中的种族界线。

 

为更深地领悟耶稣的崭新视野,除了思高圣经的注解外,路加对最大诫命的关注,就是藉耶稣的口说明「爱人如己」的真意,十分重要:「有一次,一个法学士站起来,试探耶稣说:『老师,我该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耶稣说:『法律写了什么? 你是怎样读的?』他回答说:『你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近人如自己。』耶稣说:『你回答得对,照样做,便得到永生。』那人还想证明自己是正义的,又追问耶稣说:『但谁是我的近人呢?』耶稣回答说:『有个人从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去……』」(路10:25-37)下面是大家所熟知的「慈悲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用这个比喻来回答「谁是我的近人?」这一问题,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近人,不必是同族的人,或司祭,或肋未人……

 

感谢天主,感谢耶稣,对不同的经师以不同的动机向祂所提的重大问题,做了如此剀切的回答。从此,我们可以把十诫的总纲「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当作我们的座右铭,一生奉行不懈。又可由耶稣所解答的近人是谁的答案,「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就如同真福德蕾莎一辈子所做的那样。最后,感谢天主圣神,启发一百多年来,由良十三世到方济各的历任教宗,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的弟兄姊妹,并向他们伸出援手。2004年出版的《教会社会训导汇编》(有中文试译本),就是一部十分有用的向导书。

 

反省与行动:

1我如何才能全心、全意、全力爱天主?

2我的近人是谁?我常主动看见并回应他们的需要吗?

3在服务弱势的弟兄姊妹时,我在他们身上看见耶稣吗?

祷文:

请为圣教会祈祷。爱天主和爱近人,是所有诫命的总纲。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赐每一位基督徒,都能竭心尽力,回报上主的慈爱,并主动关心且满全弟兄姊妹们的需要,爱人如己。

 

爱天主与爱人

张春申神父

(谷十二28~34)

按照马尔谷福音记载的耶稣公开生活的顺序,爱天主与爱近人的诫命,是耶稣已荣进耶路撒冷,离苦难圣死已经不远,回答一位询问祂的经师时说的。这两条诫命对今日基督徒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大家往往忽略,这段经文必须在耶稣宣讲天国临近的新时代背景中去深入了解。爱天主与爱近人,其实远在旧约中早就有了,现在耶稣又增添新的意义。

 

   天国临近是天主藉着基督,决定性地进入历史,从此与人类永不分离,长相左右。这在历史上是最关键性的事件,因为天主是我们唯一的需要。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对我们基督徒来说,是以耶稣热爱天父作为标准。

 

   天国临近,天主不只是关怀我们的父亲,更是所有人类的父亲。人人都是祂的子女,我们都是基督的兄弟姊妹。爱天主的诫命与爱人的诫命是分不开的。爱天父怎能不爱祂的子女呢?我们基督徒,怎能不爱基督所有的兄弟姐妹呢?两条诫命密切联系,第一条爱天主的诫命是第二条爱人的诫命的基础,也是动力。深爱天父的人,受到爱的催迫,不能不爱人;另一方面,我们也可说,第二条爱人的诫命是第一条爱天主诫命的记号、证据;不爱天父的子女,怎样可说爱了天父呢?

 

   总之,在今天主日福音的光照下,我们基督徒在爱天主与爱人两方面,不可能找借口说:我已经爱了天主,可以不爱人了。根据这个理由,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经师回答耶稣,耶稣也加以赞许的一句话:爱远超过一切全燔之祭和牺牲;这原是来自旧约。

 

   按祭献的真正精神来说,全燔祭和牺牲,也只是爱天主的一种表示而已。真正的祭献都应当与人的内心相连。可是在旧约时代,圣殿中的祭献大典有时流于外在的形式,缺少内在的精神。不少参加典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孤儿、寡妇、贫病无靠的人,缺乏仁爱的心,不但丝毫没有怜悯,同时还自以为虔诚,因为他们奉行梅瑟的法律,满全了奉献的责任。他们既然忽略爱近人的诫命,根本上是不了解爱天主的诫命之真义;因此,旧约中早已出现先知谴责的呼声,代表天主告诉以色列人说:「仁爱胜过祭献」。今天福音中经师的话表现的精神,则是耶稣赞许的;耶稣并不是要人忽略祭献,而是要求祭献与仁爱密切相合。为此,祭献一方面应当出自对天主的感恩报爱,另一方面,又得注意对近人的仁爱,否则空洞、形式化的祭献,实在毫无宗教意义。

 

   最后,在今天福音中,令人不解的,是那位经师虽然回答得如此明智,耶稣却只对他说:「你离天主的国不远了」,为什么呢?他对爱天主,爱人的诫命不是也认识得足够清楚吗?原来这里假定一个重要因素,是耶稣基督:天主子给予爱的诫命新的意义;天主是父,人类是兄弟姊妹,爱主与爱人都是在基督内实现的。由于这位经师,还没有相信基督,所以他只是按照旧约思想了解爱人的诫命,没有明白新约时代爱的根源是耶稣基督之父,所以他尚未进入天国,只是离得不远了。

 

   爱的诫命是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启示,也是祂在即将完成救恩之前的嘱咐;今天的福音对我们来说,是耶稣基督在马尔谷福音中的遗嘱,这如同若望福音中,耶稣在晚餐席间的嘱咐一般。

 

反省与行动:

1我如何看待在爱天主的方面,「全」的要求?

2我是否曾在服事弟兄姊妹时,在他们身上看见耶稣?

3在堂区的礼仪生活以外,我是否常有爱德行动?

祷文:

请为天主子民祈祷。主耶稣教导我们,爱天主与爱近人,是所有诫命的中心。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赐普世基督徒,能体悟上主的爱无限宽广,并愿意因爱上主于万有之上,而效法基督,以苍生为念,爱人如爱己。

 

从爱人到爱主

吴智勋神父,耶稣会士
默想:

62-6723-281228-34

耶稣在走向耶路撒冷这条不归路上,一直在培训门徒有关基督徒应有的精神,例如得勇于舍弃、要背十字架、要与耶稣建立密切的关系等等;但实际地该怎样做呢?让我们来看 看耶稣给我们的答案。

 

首先得回顾耶稣当时身处的境况。耶稣已进入耶路撒冷并与当权者正面冲突;第一批是法利塞人,他们问耶稣一个政治性的问题(应否向凯撒纳税),随着,撒杜塞人问一个神学性的问题 (一个妇人结婚七次,如果有复活的话,她将是那一位的妻子呢?)。两次耶稣都潇洒地挫败对手, 这一回由饱学的经师出马,虽然语气温和多,但仍有点刁难的味道,他问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在众多的诫命中,那一条是第一条呢?耶稣回答说:「第一条是:『以色列!听着!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第二条是:『你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再没有别的诫命比这两条更大的了。」

 

耶稣所回答的其实是犹太人每日所唸的经文之一。经师问那一条诫命最大,本来耶稣只答一条就可拿满分,但耶稣并非要羸问答游戏,祂关心的是这位经师及周围的人与天主的关系,因为如果只以爱天主为答案,人跟天主的关系容易有僵化的危险。

 

犹太人牢记着要爱天主,最初是由于感念天主带领他们离开埃及,那时这份经验刻骨铭心,要拿全副精神出来为天主并不太困难,而表现的方式就是遵守十诫,以具体的生活去爱天主。但到耶稣的时代,出谷的经验已是一千三百年前的事了,一段本来是活生生的个人体验,早已淡退为一篇传统故事,而爱天主的表现方式,也只限于献全燔祭、作牺牲及风俗习惯上的改变,例如把经文系于额上或臂上等等。

 

假如有人问:你怎样爱天主? 你的答案可能是:我参与弥撒、祈祷、奉献,差不多了吧?果真如此,我们可能流于经师的了解,即在我与天主之间,其实没有容纳其他人。耶稣了不起的地方是把第二条也连上去,使第一条活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的诫命。老实说, 要我对天主情感丰富地爱、活力充沛地爱,我真的不知从何爱起。这里耶稣赠予我们一诀 秘方:从我们接触得到的人做起。

 

谁都会有爱自己的经验:食自助餐时,我们大概会多挑鱼生、生蚝、牛仔肉等上价食物来吃;在大球场参与弥撒,我们会选一个面对祭台而太阳又晒不到的座位;地铁到中环尾站,我们还未下车,外面的人已经蜂拥而入想占个座位。从这些生活小节上,已看得出人是多么爱自己。现在天主要求我们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包括异族人,并非指自己人,你看多难!由此便知道「爱人如己」的确是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天主的表现。

 

耶稣在面对当权者以问题挑战的过程中,其实已为我们立下「爱人如己」的榜样。犹太人分批前来刁难,耶稣面对这些来意不善的人仍耐心十足,帮助他们接近天主。末后,耶稣对经师说:「你离天主的国不远了」,不光是指他看到耶稣说话的智慧,更是邀请他把所知道的实践出来,即以爱耶稣这个「敌人」,去表达爱天主。

 

人单靠自己的力量,要恒常地、全面地爱人如己实在困难,经师暂时无力做到;但数天之后,耶稣以死去表达祂对人──包括祂的仇人──的爱。基督是爱主爱人的基础,感受到基督的爱,基督徒才有力量和有动机去「爱人如己」,才懂得全心、全灵、全意、全力 去爱天主。

 

反省与实践:

1如果有人问你:你怎么爱天主?你的答案是什么?

2你要如何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容不容易呢?爱人如己的动几与力量从何而来?

信友祷文:

1请为本堂教友祈祷。求主帮助我们,除了经常参与弥撒、祈祷及奉献外,还能够关怀我们接触到的人,使我们能在生活中实践天主的诫命。

2请为老师、教授们祈祷。自古以来,老师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人们也相当尊敬他们,甚至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祈求为人师表者能以耶稣为榜样,爱主爱人,带给学生真正的爱及正确的价值观。

 

不可知的未来

天国驿站

蔡惠民神父

死亡就像一个不可知的黑洞。自古以来,不同的文化通过神话、民间故事和信仰尝试揭开这个黑洞之谜。然而,无论怎样努力,一切有关死亡的解答都只是假设或类比。因为未进入死亡以前,人对死亡一无所知;死了以后,又无法回到人间为死亡作见证。纵使今天有一些从死亡边缘回来的人,报告曾经看见「强光」或「隧道」,始终那些都不是死亡的实况。难怪一般人对死亡的态度都是讳而不谈,非等到无可逃避的一刻,也不会坦然面对。

 

记得有一次主日弥撒后,堂区接到邻近医院打来的电话,要求立刻派神父到医院,因为有病人在半夜去世。由于本堂神父要赶着开下一台弥撒,未及向我交代资料便派我到医院去。路上脑海一直盘旋:人已经死了好几个小时,还有甚么可以做呢?莫非家人需要安慰?甫进入病房,当值护士便向我解释情况。一个女病人由半夜三时开始已停止呼吸,没有心跳,但脑电波仍非常活跃,从医学角度而言,她未算正式死亡。起初护士以为病人仍牵挂着亲人,及至所有的近亲,包括只有半岁的孙儿和乡间赶来的胞妹与她道别后,病人仍未安心离去。这种弥留情况一直延至早上九时,无计可施下,护士打电话到堂区救助。

 

我一直以为病人是教友,但护士告诉我,病人和所有亲人,除了一个基督教徒外,全部是拜神或是无信仰的。「那为甚么找神父呢?」我问。「甚么办法都试过了,希望神父可以帮帮忙啦!」护士诚恳的回答。「病人的家属同意吗?」「非常同意,他们正焦急地等你呢?」护士边行边说,未几,她已领我到病人的床边。在二十多双期待的眼神下,我真不知可以做甚么。祈祷吗?没有人应对;傅油吗?似乎也不是适当时候。最后,人急智生,唯有执着病人已经冰冷的手,大声安慰她,鼓励她不要害怕面对这个黑洞,不要牵挂家人,因为在那里有更美好的将来……。最后,在她额上覆手降福,说来奇怪,屏幕上的脑电波便慢慢变成一条直线。可能你会认为是巧合,但为我却是一次难忘的死亡信仰。

 

今天是教会的悼亡节,读经再次提醒我们对死亡的信仰。虽然我们对人死后的情况一无所知,也不能证明死后的生命是怎样的一回事。不过,藉着基督的复活,我们相信死亡不是一个绝望的胡同。死亡只是邀请我们放下一切熟识的、依恋的,好去迎接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生命。

 

我们明白「知道」有别于「相信」。「知道」来自真知灼见,「相信」只能基于信念。不过,玛尔大对死亡信仰之深,甚至将「知道」看作「相信」的同义词。她虽然经历了兄弟离去之痛,但当她看见耶稣时,便确切的说:「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天主求甚么,天主必要赐给你。」耶稣对她说:「你的兄弟必定要复活。」玛尔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时,他必要复活。」(若11:21-22)如果玛尔大从未经历死亡,为什么她会如此深信不疑?

 

玛尔大是凭着爱,穿透了死亡的黑洞。一方面,由于失去拉匝禄的哀伤,她经历了爱的付出和舍弃,有如基督经历了死亡;另一方面,由于爱的不离不弃,她知道没有甚么能把她与拉匝禄相隔绝,有如基督要从死者中复活一样。所以,玛尔大的信仰不是无根据的,基督的死而复活为她提供了保证和明灯。

 

其实,所有基督徒也得到同样的照明去面对死亡。保禄认为,受洗归于耶稣基督的人,就是受洗归于祂的死亡和复活。藉着与祂相似的死亡,我们与祂结合;也要藉着与祂相似的复活,与祂复活。(罗6:4-5)信仰生活中不断的逾越,就是我们穿越死亡的预尝,也是我们面对生命最后黑洞的前奏。为此,耶稣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人,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幺?」(若11:25-26

 

爱主爱人

道亦有道
阎德龙神父

中国人对亲人的称谓很清楚,与西方社会很不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只称呼叔叔婶婶等,但在中国人社会,却很清楚区分哪位是姑妈或是姨妈、哪位是叔叔或是舅父,我们可以从称谓中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不用刻意去记,很自然地区分清楚。 

今日福音中,一位经师前来问耶稣:「一切诫命中,哪一条是第一条呢?」耶稣回答说:「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应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你的天主。」这番话同时出现在申命纪6:4-5,是所有犹太人所熟识的,他们每日最少要背诵好几次。这条不是诫命,是犹太人生命的基础。从出生那天开始,父母便教导孩子上主与他有甚么关系,他该怎样和上主交往。 

虽然那经师问耶稣一条问题,但耶稣却回答了两个答案。祂答完第一题之后,再加了第二条,是旧约里没有的,祂加了肋未纪19:18内一段:你当爱人如己。原来爱天主和爱人的诫命是不可分割的。若望一书清楚告诉我们爱主之道。如果我们真的选择天主做我们生命的主宰,即我们愿意生活在天主的祝福之内,走爱天主的路,我们便不可以不爱身旁的兄弟姊妹。 

中国人有一句说话:「立地以上承天,承天道以隆人。」「立地以上承天」意即生活在这世上,我们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在生活中仰体天心,凡事都应问问:上天是否想我们这样做?天意如何?我们所作的事是否与祂的心意吻合?整个生活不再是我们喜欢怎样便怎样,而是上天是否喜欢。「承天道以隆人」便是按照上天的意愿作取舍,造福他人。很多时我们只为自己谋幸福,忘记了仰体天意,为他人带来祝福。 

我们其实没有诫命要遵守,我们要守的其实不是一些束缚我们的诫命,而是藉着按上主的旨意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提升,然后我们不断检视自己,看看有否善用上主给我们的生命,使它仰天立地,正如天主经中「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便可放心,开心生活;这便是基督徒生命独特的地方。 

有些人觉得「全心、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难度很高,因为是这么困难,正好让我们知道不单要个人尽力,也需要天主的恩赐、祝福和帮助。当这两个条件并存的时候,最难的事情都会变成容易,这是我们的信念。我们脚踏实地,在每一天生活中,努力承行上主的旨意。耶稣答覆经师的问题,指出「爱主之道在爱人」,这是每位基督徒生活的目标。只要我们朝着这目标进发,尽力做好,天主不会问:「你做了多少?」祂只会问:「你有没有做?你有没有珍惜?你有没有善用我给你的生命?」 

 

爱的交易


朝夕相随
陈日君主教
「以色列啊!你要聆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当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虔诚的犹太教徒每日三次诵念的经文。正如我们的三钟经;相信圣母也必忠于这祈祷习惯。如果我们将这经文和三钟经一起诵念,该是很有意义的:既可表出新、旧约的连贯,又可避免有人怪我们朝拜圣母而忘了天主。 

申命纪基本上是一本法律的书,天主却在里面谈情说爱!其实这是免不了的,天主的本性就是爱嘛!申命纪重述天主与祂选民之间的爱情史:天主「由地面上所有的民族中拣选了以你(以色列)作自己特属的人民,上主喜爱他们、拣选了他们……是由于上主对他们的爱。」(申七:6-8)上主也是「对那爱祂、遵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恩直到千代的忠信的天主」(申七:9)。总而言之:这是一件爱的交易。 

选民即将进入福地,梅瑟苦口婆心叮嘱他们,要遵守上主藉他所吩咐的一切法令和诫命……要牢记在心,因为这是幸福的秘诀:「以获享长寿,得到奶蜜丰盛,子孙增多。」(读经一) 

我们不要轻视这「交易」的概念,盟约就是一件交易!天主对我们忠信:造化、救赎;我们对天主忠信:尊敬、服从;最后又是祂对我们忠信:赏赐永福。圣诞期的礼仪中也用「交易」两字:「啊!奇妙的交易!天主取了我们奴仆的人性,却给我们分享祂的天主性。」耶稣是天人之间这件交易的经纪:圣善无罪的司祭--中保。(读经二) 

马尔谷福音中这位向耶稣发问的经师,看来是诚意的(与玛窦、路加不同,那里的经师是来试探耶稣的)。这位经师听了耶稣的答案还加上:「这比一切全燔祭和牺牲好得多。」耶稣赞他答得明智。 

爱的对象既是天主,尊严的天地主宰,那末爱的行动当然是崇拜、敬礼,而且是全心全力全意的祭献。但这爱的对象又是恩主,那末我们充满信心地呼求祂为:力量、磐石、保障、护盾、堡垒、救主(答唱咏)。 

宗教是人生最超越的层面,没有别的能在它之上。人间的任何权威在它面前都要止步。它是在伦理道德的范围内,但又是伦理道德的基础。不信宗教的很难了解,怎么殉道者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去刑场受死,在舍生时感谢赞美上主。如果有无神论者也能为了理想赴汤蹈火,那末他们也是在追求至善,只是不认识神的名字! 

天主与人,人与天主,这是垂直线的关系;还有地平线的关系:人与人。第二条诫命是:爱人如己。 

其实爱德的对象是天主。我们所以要爱人是因为天主爱人,祂要我们爱人。在别人身上我们要爱的也就是天主,每个人是天主的化身。 

「为天主而爱人」这说法多次被误会,听来好像我们并不真的爱人,而只是利用他们,把他们当作我们攀登天主台前的踏脚石。 

只有我们看看圣人们(圣云先、德肋撒修女),他们爱人爱得多么真,多么深,多么有情味,我们就不会有所误会了。我们也见过不少不认识神而有爱心的人,终于在爱的服务中找到了爱的根源:天主。 

反之,一些坚持不信神的,虽然也积极关心社会,他们仇恨不义多过爱护弱势,最后,把信心放在暴力上,他们为社会制造痛苦多过建设幸福。 

让我们专一投资在爱的生意上! 

 

诸圣相通其乐融融

 

张德福神父

梵蒂冈台 

主内的兄弟姐妹:

今天普世教会一同庆祝诸圣节。这是诸圣相通的佳节,我们联合所有圣人、真福及衆天使在主内欢欣共融。一方面,我们衷心感谢天主的恩宠;另一方面,我们也努力向圣人们看齐。圣人们的生命彰显着天主的伟大作为,让我们看见天主全能的慈悲。

 

无论在顺境或是逆境,圣人们一生寻求天主的福分,依循「真福原则」生活,堪为「真福」付出性命。「真福原则」不是指示性的原则,不是教导我们获取幸福的秘诀或窍门:为能得到什麽,就该怎麽做。「真福原则」是叙述性的原则,给我们描述那些依循这原则生活的人是怎样的人;换句话说,它所描述的是目前正在发生或过去已经发生的具体状况,而不是还没有发生的未来展望。因此,「真福原则」是不言而喻的原则,明摆着的事实。然而,它却不是封闭的;我们不能说它所涵盖的就只有这几项,别无他法。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教训我们的「真福八端」,实际上是九端:前八端是爲所有的人(玛五3-10);最后一端则特别为基督的门徒(玛五11),在这一端耶稣还加上喜乐的鼓励:「你们欢喜踊跃罢!」(12节)。其实,「真福」也不只这九端,在圣经中还有其它不少端的「真福」。例如:「凡不随从恶人的计谋,不插足于罪人的道路,不参与讥讽者的席位,而专心爱好上主法律和昼夜默思上主诫命的,像这样的人是有福的!」(咏一1-2);「罪恶蒙赦免,过犯得遮掩的人,是有福的;上主不归咎,心中无诈欺的人,是有福的」(咏卅二1-2);「身逢福乐的百姓,真是有福;认上主为天主的人民,真是有福!」(咏一四四15);「如果你们爲了基督的名字,受人辱骂,便是有福的,因爲光荣的神,即天主的神,就安息在你们身上」(伯前四14)。无论如何,每端真福都向天主的福分开放:叫人在现世就能享见天主,同时保证将来必能永远面见天主。

 

因此,耶稣「真福八端」的教训最好是与公审判的教训放在一起看(玛廿五31-46)。它们都是耶稣上了山,坐下,以权威的语势对我们的教训;前者是在某一座山上(玛五1),后者是在橄榄山上(玛廿四3)。「真福八端」框起了耶稣的全部教导,是爱天主和爱近人的准则;它们具体地给我们描述生活在天主福分中的人是怎样的人。他们是神贫(玛五3)、哀恸(4节)和温良的人(5节),除了天主以外就一无所有,一无所望,一无所能。他们是饥渴慕义(6节)、心里洁净的人(8节),只求承行天主的旨意,不慕虚幻。他们是怜悯人(7节)、缔造和平的人(9节),总是设想把天主带给人,与人分享天主的美善宽仁。他们是为义而受迫害的人(10节),因承行天主的旨意而受苦,因行善而遭到恶势力的敌对。这一切具体境况其实都超越了宗教的藩篱,只要向天主开放,是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的生命经历。

 

「真福第九端」则是专为门徒们的,他们为了耶稣而遭受辱骂、迫害和毁谤。但是,耶稣拓宽了他们的心胸和视野,勉励他们要欢喜踊跃,因为他们已加入了有福之人的行列。换句话说,耶稣要门徒们因天主自己而欢欣踊跃,在现世就喜乐地活出天主的福分。在公审判的教训中,耶稣继续说:人不能独享真福;天主的福分必须透过爱近人、藉着爱每个最小兄弟才能显示出来,才能永久有效、进入永生(玛廿五46)。

 

让我们再看看圣人对我们生命的意义。圣人与我们何干?我们可以从末世或信仰的观点看圣人,但最好还是从我们个人的圣召观点来看圣人。我们的圣召是在教会内的圣召;也就是说,我们要与教会一起成圣,在教会的信德中成圣。这也是我们要与教会一同庆祝诸圣节的原因。这原因的基础至少有三个:一、为肯定天主在教会内的工程;二、为肯定我们自己的圣召;三、为感恩和求恩。

 

教会在世界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教会一直在世界上展示天主的工程;教会的存在和影响力遍及世界各角落和社会各阶层,给世界立定了一个生活准则,也给世界指出希望的目标。爲了这生活准则,也爲了这希望的目标,教会曾受到迫害,现在仍受着迫害。这些迫害并非只在艰困时期出现,在安宁的时期也常有。在艰困时期,殉道圣人是「天主工程」的见证人;在安宁的时期,德修圣人是「天主工程」的见证人。他们都向我们作证:信仰的喜乐不会因痛苦而消失,因为这喜乐的根据就是天主与我们同在,并渴望与我们分享祂的福分。

 

教会内共有多少位圣人呢?很多很多!这意味着什麽呢?这其实并没有什麽特别的意味,因为教会本来是圣的。这只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反省我们个人的圣召的主题。既然教会内有这麽多圣人,而我们都是这些圣人们的兄弟姐妹;那麽,我们要怎样才能记住我们与圣人们实在都蒙受同样的成圣的圣召呢?我们该怎样度一个成圣的生活?我们又怎样才能和圣人们一样,深刻地体会到天主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同在到底呢?

 

省思教会内的圣人,反省我们个人的圣召,我们必定会有很多感慨。一方面,我们要感恩:感谢天主为我们建立了教会,感谢天主在教会内的伟大工程,也感谢天主赐给我们在教会内的圣召。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恩:祈求天主守护和坚固我们的圣召,求天主继续领导教会的方向。教会是圣人的团体,同时也是罪人的团体,所以我们也祈求天主怜悯我们罪人和我们罪人的团体。

 

庆祝诸圣节,我们当然也要恳求教会的圣人们为我们代祷。自己人,自己兄弟姐妹的代祷必定更有效力,因爲他们已走过我们现在正走着的路程,对我们的处境必有多一份谅解之心。他们最清楚这条路并不好走,不容易走,却是真正有福的道路。因此,让我们祈求教会内所有的圣人,也祈求圣母玛利亚和众天使为我们代祷,并与我们一同为所有的炼灵,尤其是我们亲人友人的炼灵恳切祈祷:求天主看祂自己的慈悲,怜悯恩待他们,看祂教会的信德,恩准他们早登天乡,得享永福。    阿们。

     
本文已有54人点赞


天主教星的家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过信仰生活,提供日常信仰生活所需材料,是受圣神感动的成果。
本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共同完善网站内容,只因这是属于主的一份工作。
欢迎联系我们并加入:关于天主教星的家园

友情网站
圣母玫瑰园
小德兰书屋
梵蒂冈新闻
耶稣是主

APP已暂停下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