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1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证道-天主教星的家园 
2024年7月21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证道
佚名 网络收集 阅读:295次 2024-07-15

房志荣神父 

 

默想:

  本主日的福音,谷6:30-34,跳过黑落德杀害洗者若翰的悲惨故事(谷 6:14-29),连贯上主日耶稣派遣门徒宣讲的段落。「宗徒们聚集到耶稣跟前,将他们所作、所教的一切,都向祂报告。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来,我们私下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因为来往的人太多,使他们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他们便乘船悄悄地往偏僻的地方去了。」(30-32)这三节经句,除了最后一句是第32节外,前面的八句话都写在第31-32节里。两节经句写成了一场小小独幕剧:十二宗徒欢欢喜喜地回来,向老师报告,师傅却邀请他们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因为来去的人太多,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谈不上休息,需要找一个偏僻的地方。休息、淡定、祈祷,是宣讲福音绝不可少的,今日也是如此。

  但人群不放过耶稣和祂的门徒,「人们看见他们离开,有许多人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便从各城镇步行,一起往那里去,比他们先赶到了。耶稣一下船,看见一大群人,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就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33-34)马尔谷再以两节经句写出一幕活泼的短剧:人群跟耶稣和门徒们竞赛,谁先赶到对岸(葛法翁),结果耶稣和门徒们败了,他们下船,那些人已先到。耶稣一见群众,大动慈心,怜悯那群饥渴交加的无牧之羊,顾不得自己不能休息,而「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这就是耶稣的本色,表现出孟子所说的四善端的首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耶稣对那些紧跟着祂的群众给予了哪些教导呢?请注意下面两篇读经。

  读经一,耶23:1-6,天主藉先知的口,清晰说明福音中耶稣展现的牧人对羊群的爱。上主天主对以民的牧人说:「你们没有照顾羊群,反而驱散赶走了牠们;现在,看哪,我必依照你们邪恶的行为惩罚你们。」(2)以民被放逐了,但天主要拯救他们:「我要从我以前放逐牠们所到的各地,集合我那些残存的羊,领牠们再回到牠们的羊栈,使牠们滋生繁殖;我要兴起牧者来牧放牠们,使牠们无恐无惧,再也不会失掉一个——上主说。」(3-4)更有甚者:「上主说,看哪,时日将到,我要给达味兴起一支正义的苗芽,使祂执政为王,断事睿智,在世上执行公道和正义。在祂为王的时期,犹大必将获救,以色列必将享受安宁;众人将称祂为:『上主,我们的正义。』」(5-6)这一切都在耶稣救主身上实现了。

读经二,弗2:13-18呼应读经一,进一步阐释基督在救恩中的特殊角色。「弟兄们:你们从前远离天主的人,现今在耶稣基督内,靠着祂的血,可以亲近天主了。因为基督是我们的和平,祂使双方合而为一;祂以自己的身体,拆毁了中间阻隔的墙壁,就是双方的仇恨;并且废除了律法的规条,使双方在祂身上成为一个新人,得以和平相处。基督以十字架消除了仇恨,也用十字架使双方合成一体,与天主和好。基督来,传报和平的福音:传给你们在远处的人,也传给我们在近处的人。因为我们双方都借着祂,在同一圣神内,才可以进到父面前。」这段话清晰自明,不需要多加解释。

 

荒野去休息

(谷六30~34

 

张春申神父 

  神是无形无像的,祂与人类来往的经验也是非常奥秘的,不过人类还是设法把对于神的认识和经验表达出来,于是不能不用一些人间的图像或概念来说明天主。比如说我国的老百姓称呼神为天、老天爷、上帝等等。普通而论,不同民族对于神的图像和名称也不同,他们往往应用自己文化中的惯常感受到的事物来表达神。这个现象在旧约以色列民族中也可以看到。

  以色列是天主特选的民族,受到天主特别的眷顾。于是他们也不断设法把这个特殊的对天主的经验表达出来。他们是游牧民族,后来进入福地虽然进步为农业社会,但是仍旧有着一些游牧民族的遗迹。因此对于天主的描写,便是根据这个文化背景。旧约中对于天主的图像,清楚地反映他们的文化,比如他们称天主为盘石、为勇士、光明等等,这些名称都是相当反映他们实际的游牧经验。但是旧约许多有关天主的名称中,更为显出游牧民族文化特质的,要算牧人了。上主是以色列的牧者。以色列人自己有着很深的牧羊经验,他们知道牧人怎样放牧羊群在青绿的草场,怎样引领羊群走过阴森的幽谷、怎样以牧杖管教羊群、怎样以短棒保卫羊群。由于他们在自己的信仰经验中,感觉天主这样深深地爱护他们,所以称天主为牧者,如同牧人对待羊群,天主也这样对待他们。

  上主是以色列的牧者,这种对天主的表达,充满了整个旧约:在圣咏、先知书中都可见到。而且,先知书也是应用牧人的图像来描写天主最后要来到他们中间普施救恩的许诺。比如厄则克耳先知书中说:「吾主上主这样说:看,我要亲自去寻找我的羊,我要亲自照顾我的羊,犹如牧人在羊群失散那日怎样寻找他的羊,我也怎样寻找我的羊;我要把那些曾在阴云和黑暗之日四散各地的羊,从那些地方救回来。我要亲自放牧我的羊,亲自使他们卧下。失落的,我要寻找;迷路的,我要领回;受伤的,我要包扎;弱病的,我要疗养;肥胖的和强壮的,我要看守;我要按照正义牧放他们。」(三十四章)。

   经过了以上的解释,我们再来默想今天马尔谷的福音,一定会显得非常清楚。耶稣正是天主最后遣派来到人间的牧人。祂在自己的宗徒中间是牧人;祂在群众中间也是牧人。当宗徒宣讲回来,报告他们所做的一切之后,祂引领他们下到荒野地方休息一会儿;如同牧人引领自己的羊群走近幽静的水旁,得到心灵的舒畅。可是当祂看见一大伙群众,就动了怜悯的心;如同牧人把四散各地的无牧之羊,召集在自己四周,用自己的圣言来喂养他们。

   那么今天参与主日感恩圣祭时,我们再进一层在各人实际生活中体验一下福音的意义。我们在一个星期劳苦工作之后,也许如同宗徒一般,已经筋疲力尽,那么在弥撒中我们的心灵能够在牧人耶稣那里,获得安息。也许在一周的工作中,我们感觉自己在人世间的孤独无靠,那么在弥撒中我们的牧人耶稣充满着怜悯,会使我们尝到来自天主的慰藉。的确,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

 

另类假日

 

马尔谷福音 30~34

薛恩博枢机 着 丁颖达教授 

 

默想:

  今天的福音适用于任何假日或假期:「休息一会儿!」我们有工作的时间,也有放下工作去休息的时间。耶稣的同事,也就是宗徒们,刚刚全力以赴地完成了派给他们的工作。耶稣建议他们抓紧时间休息,以补充体力:「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会儿!」

   耶稣计划与祂朋友们共度的这类假日,绝不会充满各种新鲜经验、刺激和变量,使得假日成为压力倍增的忙乱时刻。那不算真正的休息──完全达到静止的休息。耶稣打算跟门徒们避开所有的喧噪,平静地聚在一起。门徒们应该能够利用这机会,在耶稣的陪伴下、在他们自己当中「充电」。喧哗的场所,充满了喧嚣与噪音,不适宜「充电」。耶稣自己就经常抽出身来,找寻独处的机会,祂尤其喜欢独自上山,回避人世间的忙碌活动。祂在静默与祈祷中得到完全的放松和休息。有许多现代人,非常正确地、努力地重新寻觅这种「心灵上的另类假日」。

   在今天的福音读经里,情况的进展变得非常出人意料。亟盼完全松弛一下的宗徒们,并没有如愿找到一处偏僻幽静的地方休息。相反地,由于大批群众猜中耶稣和门徒们要去的地方,为了看到耶稣、触摸到祂、听祂宣讲,他们早已先赶到那里恭候耶稣。

   我在二○○三年访问非洲时,碰到一个相类似的情形。当时我乘着一艘小船,要摆渡到湖对岸的村庄去做弥撒。我们看到一大伙群众沿着湖岸急奔,结果他们比我们先到达目的地。当我们下船的时候,一大群人已经在等候我们了。

   我可以想象宗徒们看到大批群众出现时的面部表情:平安与宁静又完全泡汤了!完全放松的休息再次成为不可能!但是圣史马尔谷对此只字未提,他的兴趣在于耶稣的态度。虽然过一段宁静轻松时光的计划落了空,但耶稣没有半句不耐烦或愠怒。祂全神贯注地关怀那些飞奔而来找祂的群众,因为他们带着种种忧虑、困难、疾病,满怀希望地前来,大部份人已经被痛苦折磨得精疲力竭,岁月的磨难刻印在他们的脸上。耶稣完全忘却自己该有的休息、祂的「假日」;祂脑筋里想的全是带着希望前来找祂的群众。祂看到他们的困难、他们艰辛的生活、他们肩头负荷的重担,因而对他们满心怜悯。

非常奇妙的是:尽管耶稣打从心底感同身受群众的需求,但却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响应,「祂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一直到傍晚。虽然门徒们还没有得到他们渴望的休息,但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胃开始叽哩咕噜地叫起来,提醒他们是吃晚饭的时间了。

   耶稣十分同情那些漫无目标,跑来找祂的人们。祂趁此机会指给他们看,那真正通向生命和幸福的道路。祂首先给他们福音,然后再给他们身体所需要的食粮(详见下个主日的福音证道)。我们感谢天主,祂给了我们足够的食粮,但我们更急切地需要方向。那正是耶稣自始至终在祂的福音里,包括今天的福音,无价地、丰厚地赏赐给我们的。我们必须全心全灵地阅读福音,学习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日。

 

忠于所托

天国驿站

蔡惠民神父

    百里奚只是一个小官时,从不把职务高低放在心上。秦穆公让他养牛,他就早起晚睡,非常细心的喂养,所以他养的牛,只只都肥硕体壮。秦穆公看他能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图名利,能把养牛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因此赋予重任,让他担任宰相。百里奚作了官,一点官架子都没有,经常深入民众之中,了解民间疾苦,把政事也办得很好。  

    最近到一位牧师家中吃饭,言谈间,知道牧师学生的时代也是天主教徒。牧师后来对圣经发生兴趣,并希望在圣堂里组织研经班。怎知,由于研经班不是善会或功能小组,对堂区的日常或礼仪服务没有直接帮助,本堂神父不单不感兴趣,更经常暗示不要随便自己看圣经。最后,牧师感到孤立无援,加上受不了本堂神父的态度,便离开了天主教会。

    可能当日我在场的原故,牧师分享这段经历时,对当年的本堂神父颇客气。他并无耶肋米亚先知一样,对那些失职的牧者说:「你们驱散赶走了我的羊群,不加照顾;现在,看,我必依照你们的恶行来惩罚你们。」(耶23:2)牧师相信天主会兴起新的牧者来牧放四散的羊群,使牠们无恐无惧,再也不会失掉一个。(耶23:3-4

    牧者未能忠于所托,在教会内的确时有所闻。在家人、朋友或同事中,也不难发现因神职人员的恶表而动摇信仰,甚至离开教会的个案。众多恶表中,当然以近年接二连三的神职人员性侵犯事件最为震撼,对教会形像所造成的冲击也至为深远。不过,我们也不可忽略那些经年累月积压下来的怨气和失望。例如,多少教友离开告解亭后,心情是焦虑和困惑,多于平安与喜乐的呢?曾经听过一个教友分享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告解的经验,实在教人难过。短短几分钟内,听告解神父的判断和责骂,使他感到非常羞辱,至今仍留下阴影。

    又例如,多少成熟而愿意投身堂区服务的教友,因受不了本堂神父的唯人是用,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与堂区保持距离?又或者,多少教友提不起劲参加感恩祭的原因,是因为神父开弥撒的机械式态度、毫无准备的道理,或三句不离捐款的讲道内容?曾经有教友半开玩笑说:「我对神父的讲道已没有什么期望,只要在十分钟内完成的,便是好道理。」

    堂区生活几个例子,已经足以让我们明白,先知耶肋米亚昔日的话,也是指着今天说的。我们中间也有失职的牧者,未能忠于所托。他们的表现的确是教人失望、无奈、甚至令羊群四散。不过,让我们不要气馁,无论怎样,还有耶稣作我们的善牧。

    在马尔谷眼中,耶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牧人。祂深入民众之中,了解民间疾苦。有一次,当宗徒们将所作所教的一切,都报告给祂后,祂体谅地向他们说:「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会儿!」(谷6:31)又有一次,当祂一下船,看见一大伙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好像没有牧人的羊,遂开口教训他们很多事。(谷6:34

    如果我们放眼社会,失职的牧者,又何止教会的神职人员?七月一日,香港回归六周年那天,五十万名市民在皓热的天气下跑到街上,表达了他们对政府管治的无奈和不满。他们来自不同的教会和界别,手持形形式式的标语。尽管诉求不尽相同,但声音只有一把:希望我们的社会牧人能听取民意,体察民情。几年来的经济低迷,很多人已为保着饭碗而心力交瘁,可否给我们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会?眼看这么多人,扶老携幼,在烈日下苦候几小时,难道真的是为了打发假期?难道这些牧人真是没有怜悯的心吗?

    作牧者的请不要忘记,职务纵有高低,性质纵有分别,但总不应计较个人得失,不图面子名利。因为真正的牧者「是我们的和平,他使双方合而为一;他以自己的肉身,折毁了中间阻隔的墙壁,就是双方的仇恨,并废除了由规条命令所组成的法律,为把双方在自己身上造成一个人,而成就和平。他以十字架诛灭了仇恨,也以十字架使双方合成一体,与天主和好。」(弗2:14-16)愿与我们社会的牧者共勉!

 

接触天主,吸取灵气

 

和平纶音

吴智勋神父

 

 231-6

 213-18

 630-34

 

上星期的福音提到耶稣经过一番培育后,派遣门徒出去。今日的福音叙述门徒回来向耶稣报告发生的事,大概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自豪。报告了甚么,马尔谷没有记下来,因为觉得并不重要,反而耶稣所说的才是重要的:「你们静静地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

    表面上,耶稣表达对门徒的怜惜,因为他们连吃饭的时候也没有。不要轻看此理由,当人体力透支时,更好的东西都不能做或不能吸收。倘若你整个晚上收看足球,现在神父讲甚么,你也听不进去。圣保禄的道理该是非常动听的了,但也有一位累得要命的年轻人睡着了,并由高处堕下而死,要劳烦圣保禄使他复活过来。「心神固然愿意,但肉体总是软弱的」,当人又饿又累的时候,脾气也会躁些。耶稣要门徒休息是有实际的理由。

    不过,耶稣的要求是有更深入的理由。耶稣要求门徒的信仰要有深度,人必须在内心碰到天主,信仰才会有深度。门徒们向耶稣报告时一定很兴奋,他们很高兴自己能治病、驱魔,并有一大群人听他们说话。这一班本是藉藉无名的普通人,一夜之间成为名人,使他们飘飘然,觉得自己是个重要人物。这种兴奋经验,能使人忘记力量的来源,甚至忘记宣讲的是耶稣的福音。耶稣要求他们到偏僻的地方去,在圣经中,偏僻的地方是指与天主相会的地方。与天主相遇,信仰才有深度,才能成功时不骄傲,失败时不颓丧。后来,门徒就有驱魔失败的经验,耶稣便指出:「这类魔鬼,非用祈祷和禁食是不能赶出的」。可能门徒太自满了,成功地驱魔后,产生骄傲的心。耶稣要求他们返回力量的泉源,藉祈祷和禁食接近天主,以天主的力量去驱魔。

    就这件事,我们可反省到天主做人就有一定的作息规律。没有足够的休息,或不让别人有足够的休息,都不是天主的意思。圣经记载耶稣连坐船也争取睡眠的时间,甚至翻风作浪也不知。当我们体力透支而不参与一些善行时,不一定是违反爱德。可能勉强完成一件好事,却弄到自己极度疲倦,情绪不稳,甚至发脾气伤害爱德,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第二个讯息更重要,有深度的信仰要求内心接触天主。我们身处一个忙碌的时代,人人都忙着,不想停下来。消费的社会,娱乐的传媒不断制造日新月异的东西吸引人,使人疲于奔命,做成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没有时间停下来聆听别人,更没有时间聆听天主。我们都喜欢热闹,停下来便感到落寞,这是现代人的文化,一个使信仰难以扎根的文化。耶稣的话:「你们静静地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是有时代意义的启示。今日不少祈祷的前奏曲是静坐、注意呼吸、聆听声音等,都是要我们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亦意识到天主的临在。难怪有人为祈祷下一个现代的定义:祈祷就是静下来,把你的时间交给天主。

    基督徒的信仰状况如何,视乎他有多少时间静下来接触天主。承接犹太人的传统,基督徒视主日为主的日子。法利塞人在安息日不工作、不操劳,甚至走多少路都计算着,可能有点过份,但原意是为了全心归向上主。我们的主日可能亦是不工作,甚至连饭都不想煮,是名符其实的罢百工,但我们安排主日节目时,有多少是与天主有关?如果连一个小时的感恩祭也嫌多,我们的信仰快要破产了,主日成了我们的日子,而非主的日子。

    若要信仰有深度,要从天主那里吸点灵气,成为天主的人,秘诀很简单,就是今日福音中耶稣的话:「你们静静地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

 

珍惜恩赐

道亦有道

阎德龙神父

    在家里,如果孩子们听话、做好他们应做的事,父母会非常开心,甚至找些方法奖励他们。相反,当小孩子不听话、不「乖」、不做好应做的事,父母可能会找些方法惩罚他们。学校也如是,一位学生勤力读书、各方面表现良好,便会获颁奖状、奖品;但当学生懒惰、不守校规,便会被处分。这些行为模式或多或少影响我们对天主的理解。

    记得我小时候学习要理,老师也教导赏罚的讯息,指出天主有善必赏、有恶必罚。如果我听话、热心念经、守诫命,天主便会赏报我、祝福我。因此,当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来,我会以为是天主惩罚我。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便大错特错了。

    我们的天主是公义的天主,有善必赏、有恶必罚;但那个「罚」,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天主要罚我们,而是在生命中,我们作了错误的选择,当然要承担错误选择带来的后果。所以天主的罚是因为我们不愿意生活在天主爱内,不遵守祂爱的诫命,最后自食其果。

    今日第一篇读经清楚反映了上主的选民时常离弃上主、不听从、不遵守天主的训诲。天主很无奈,惟有时常派先知提醒、劝勉他们。这是旧约的一种看法。

    新约时候到来,保禄宗徒说即使我们犯了何等的错,都可借着耶稣基督,与天主重归和好,在主内重获合一和平安。天主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天主,祂创造我们不是为了要惩罚我们、虐待我们。天主愿意将祂的爱分给我们。正如今日福音中,耶稣派遣门徒出去传教。门徒回来报告他们所做的一切。之后,耶稣请门徒们静静地休息,否则群众蜂拥而来,他们就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了。虽然是静静地,群众还是知道门徒打算去那里,竟在门徒到达目的地前,他们已先赶到。耶稣看见群众,第一个反应不是责备、不是罚、不是逃避,圣经记载耶稣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这怜悯是耶稣看到他们对天主的渴求,并愿意生活天主的慈爱。马尔谷接着说:耶稣教导他们许多有关天主的事情。

    大家也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包括我们的家人、邻居、同事、朋友,尚未认识天主,未听过道理?星期日,他们有些很迟才起床、有些赶往酒楼轮候品茗、或三五成群去旅行……。我们却放弃上述的活动,选择上圣堂参与弥撒,我们会否觉得他们是迷失了的羊,他们尚未找到生命的目标,尚未认识真理。我们对他们有没有那份怜悯的心?这怜悯的心会否推动我们在适当的时候邀请他们参加慕道班,带领他们到圣堂学习道理,陪伴他们认识天主的真理,使他们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呢?

     另一方面,我们会否提醒自己虽然有时做得不好,但借着耶稣基督、借着祂所流的血,我们与天主之间那份阻碍得以清除,我们可以放心到天主面前接受祝福,之后会做好一些、热心一些、对信仰认真一些,而不因只为尽本份才参加弥撒、守好规矩,便心安理得。

    今日三篇圣经再一次提醒我们:

    天主有善必赏、有恶必罚,这个「罚」不是因为天主要罚我们,而是我们作了错误选择,生活在罪恶之中,因而要承担罪恶的后果。但借着耶稣基督,我们能够与天父重归于好,重投天主的怀抱。我们可懂得珍惜这天主的恩赐?

我要选拔牧者来牧放我的羊群

朝夕相随

陈日君主教

读经一的主题让我们明白,教会在今天的福音章节里要我们注意的,是后面的一段:主同情那些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决定要「选拔牧者来牧放他们」。

「牧者」这题目和前两个主日的题目「先知」和「宗徒」可以说大同小异。不过,分别还是有的:「先知」(讲天主的话)、「宗徒」(被派遣去作证)基本上通用于所有信徒,但牧者和被牧者的分别还是不能取消的。

梵二教会宪章一方面强调信徒共有的普通司祭身分,另一方面也指明这「普通司祭职」与「公务司祭职」或「圣统司祭职」不仅有程度的差别,也有实质上的分别。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三日教廷八个部会联合颁布的训令:「有关非晋秩信友协助司铎圣职的某些问题」,也就是为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神职人员的「世俗化」和教友的「神职化」为教会都没有好处。圣秩圣事把神权授与某些人,为的是他们能服务司祭民族大众。基督留下了圣事,为支持教徒的信仰生活,尤其是圣体圣事和修和圣事,滋养我们在圣宠内的生命。行这些圣事的神权由宗徒传下来,给予主教、神父们。当然,天主有祂的办法分施祂的恩宠,并不受圣事的限制,但在正常的环境下,圣事是无可或缺的主要工具。

教区面对神职人员的严重短缺,采取了一些果断的措施:合并堂区、减少弥撒中心。这些是很痛苦的行动。有些兄弟姊妹并不同意这决定,他们认为鼓励平信徒更积极参与教会事务,可以解决问题。

我们大家比以前更明白:信徒不是只被动地被牧放的一群,教友的先知、司祭和君王身分,要求他们,不论神职人员缺乏与否,都要积极服务教会;在神职人员缺乏时,更需要他们弥补这缺陷,但他们不能替代神职人员。

教宗一九九二年初给了我们一份劝谕:「我要给你的牧者」。这是一九九○年主教代表会议的成果。那会议的题目是:「有关司铎在今日处境中的培育」。每次主教会议结束前,教宗都会咨询该届会议的成员关于下届会议的题目。一九九○年前的一个会议是关于「平信徒」。不少平信徒被邀请为观察员;在咨询中,正是这些平信徒强烈要求下届会议以司铎为题目。

教宗在劝谕的引言中说:「平信徒自己要求:司铎们要致力于自己的培育,为使平信徒们能适当地得到协助,使他们圆满地扮演,并共同分担教会使命的角色。」又说「平信徒的使徒工作愈发达,愈感到需要有受过好的培养的有圣德的司铎。」「平信徒对自己圣召的意识愈深,司铎的地位也就愈稳固。」

教区牧民议会在最近(七月)的会议上正讨论了「圣召牧民」,探讨了圣召短缺的因由,提出了不少发掘圣召、栽培圣召的方法。汤主教更介绍了韩国的成功经验:每个堂区组织一个圣召小组。教区整理了那次会议的纪录,会供大家参考。

本主日福音的前一段记载耶稣对宗徒们说:「来,你们静静地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神职人员既然这么短缺,那末我们要好好「保养」还拥有的。精神需要静,肉体需要休息。愿各位铎兄铎弟争取,愿教友们体谅。

 

无名的福传推动人

张德福神父

主内的兄弟姊妹:

    宣讲福音是教会的本质,是教会固有的传统。这传统始於耶稣自己的宣讲和耶稣派遣宗徒们出外的宣讲。藉由这双重的宣讲,「耶稣的名声随传扬开来」(谷六14)。今天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宗徒们宣讲福音、宣讲耶稣的成果。他们满心欢喜地回到耶稣身边,而且还吸引了大夥群众与他们同来。《马尔谷福音》在此明确地称宗徒们为“apostoloi”,这希腊文字的原意是指使徒,奉命出使的人。耶稣派遣宗徒们出外时,授权给他们向人们宣讲悔改,驱逐魔鬼和治癒病人。因着宗徒们的宣讲,人们逐渐认识这位派遣宗徒们的人是谁:他是一位不平凡的先知,而且他还会亲自来到他们的地方。

    宗徒们原本是准备人们等待耶稣的到来,但这些人一听到福音的喜讯就开始对耶稣充满热切的期望,迫不及待地跟着宗徒们回去见耶稣,以致耶稣和宗徒们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了,连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也不行了。这个耶稣名声远扬和宗徒们意气风发的时刻,是让我们认识耶稣,同时也是理解如何做基督使徒的最佳时刻。

    圣史马尔谷也趁这个时机,为了使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耶稣,向我们表明了耶稣的性格情操。圣史马尔谷最先表明的是耶稣对宗徒们体贴入微的关怀,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下!」(谷六31)。一方面,这句话让我们看出耶稣爱护自己的宗徒们比关心自己还多。先前耶稣自己就曾因为群众的蜂拥而来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家人看到他奋不顾身,「疯了」似地为使命奔波劳碌,便出来要抓他回去(谷三20-21);他的母亲甚至也亲自前来劝他回去,但是耶稣仍以「奉行天主的旨意」为先,拒绝休息(谷三32)。另一方面,「你们来,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下!」这句话还包含了两个很重要的事实:其一是「私下」,耶稣愿意私下与门徒们在一起,「私下地教导自己的门徒」(谷四34);其二是「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耶稣常常在经过一天的劳碌後独自「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谷一35),他现在邀请宗徒们与他同去荒野的地方祈祷休息。

    希腊文「荒野」一词erēmos”通常指的是荒郊旷野,但这次却是在「船上」(谷六32),宗徒们私下与耶稣一同休息的地方。宗徒们曾经与耶稣一起乘船,但那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耶稣当时也在休息,而宗徒们却惊慌失措,没有信德;因为宗徒们当时还不知道耶稣「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谷四35-41)。现在,宗徒们认识了耶稣到底是谁,他们也向人们宣讲了他们所认识的耶稣。在此刻的宁静中,他们明白了耶稣的休息,那是进入天主恩许的安息,与天主一起休息(参阅:希四11-12)。他们回想起他们之前的惧怕和缺乏信德,真是不可同日而言。

    在船上稍微休息之後,宗徒们和耶稣来到湖的对岸。耶稣一下船,看见一大夥群众已在那里等候,「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遂开口教训他们许多事」(谷六34)。群众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这句话是对犹太领导人的指责,他们没有尽职做群众的牧人。这句话同时也开启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认识耶稣是好牧人,对人充满怜悯。

    耶稣因怜悯群众而开口教训他们。圣史马尔谷没说耶稣教训他们什麽,但圣史路加给我们作了补充,说耶稣「给他们讲论天主的国」(路九11)。群众之前好像没有牧人的羊群,现在他们等到了一位要带领他们进入天主的国的牧人;因着耶稣的话,他们获得了精神的食粮,而且耶稣立刻还会让他们好好地饱餐一顿(谷四35-44)。

   作为群众的牧人,耶稣满全了天主在第一篇弥撒读经中要兴起一位牧人牧放祂子民的许诺。在今天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的读经中,天主指责那些之前牧放祂子民的以色列君王,说他们不但没有好好照顾羊群,反而驱散赶走了它们,所以天主将亲自把羊群集合起来,且要兴起牧人来牧放它们,使它们再也不会失掉一个,更使众人都在这牧人身上认出「上主是我们的正义」(耶廿三6)。

在今天取自《厄弗所人书》的第二篇读经中,保禄首先明认耶稣基督就是「上主,我们的正义」,然後解释了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正义的原因:「我们现今在耶稣基督内已经可以亲近天主了;因为基督是我们的和平,基督以十字架消除了仇恨,使我们能与天主和好」(弗二13-16)。因此,耶稣基督给我们传报的「和平的福音」(弗二17),从基督口中发出的一切言语是人「生命的食粮」(若六35)、「脚前的灵灯、路上的光明」(咏一一九105),引领「我们在圣神内进到天父面前」(弗二18)。这就是「正义」真正的意思,其中也包含永恒生命的意义。

    在福音的叙述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更深入地反省。这点与我们的福传使命有关。众所周知,群众除非被推动,不会无端端采取行动。然而,只要有人唆使、鼓动,群众就会群情鼎沸,一拥而上。通常这是针对某一个目标,例如摇滚音乐会,街头示威,惊逃奔窜事故等等,或者如今天福音中所叙述的一大夥紧追耶稣和宗徒们的群众。我们对此可作出什麽结论呢?结论是:在一大夥紧追耶稣的群众当中,肯定有人在推动,怂恿他们在湖边奔走,先赶到耶稣即将抵达的对岸。福音没有指出这些推动人是谁,但是他们的临在确实是不可质疑的;是他们在激励群众,鼓动群众活跃起来,也是他们听到了耶稣「教训他们的许多事」,并把这些事记录下来。

   听了今天的福音,我们会想以什麽角色参与其中呢?把自己当成耶稣或宗徒似乎有些缺乏实际,因为他们是我们要敬仰、聆听和认识的对象。福音中另外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充满期待和热忱的群众以及在群众当中无名的推动人。这两组人彼此鼓励,相互支持,以坚强的信德和望德追求生命的美好。若我们以这两个角色参与福传,在生活中很多更好的事情还会发生,在耶稣抵达的彼岸实现。阿们。

     
本文已有25人点赞


天主教星的家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过信仰生活,提供日常信仰生活所需材料,是受圣神感动的成果。
本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共同完善网站内容,只因这是属于主的一份工作。
欢迎联系我们并加入:关于天主教星的家园
投稿邮箱:181376222@qq.com

友情网站
圣母玫瑰园
小德兰书屋
梵蒂冈新闻
耶稣是主

扫码下载安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