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5日晚上的加尔各答,大雨倾盆,纵横的大雨仿佛加尔各答的眼泪,使整个城市陷入了巨大的哀伤。成千上万的加尔各答人民——天主教徒、回教徒、印度教徒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像突然失去慈母的孤儿一样在雨中嚎啕大哭。
有一位加尔各答市民对记者说:“她丢下我们走了,我感到天塌地陷,好像变成孤儿一般。”
9月6日印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印度进入国殇期,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两天,政府机构一律停止办公。
9月13日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最庄严的仪仗队护送灵柩,英武整齐的三军士兵沿途守护,参加葬礼的有数以百万的印度平民,印度总统和总理,包括3位女王和3位总统在内的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四百多位政界显要,还有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无法统计的新闻记者。
在印度近现代史上,只有两个人的葬礼可以与之相比:一个是圣雄甘地,一个是被印度人称为国父的尼赫鲁总理。
她就是继史怀德博士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最令人欣慰的一个得奖者。“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领奖”的——德兰修女,更多人称她为德兰姆姆(Mother Teresa)。
爱的种子从幼小的心灵中萌发
1910年8月27日,德兰姆姆出生于巴尔干半岛南部斯科普里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她的全名是艾格莉丝·龚莎·包雅舒。
母亲告诉她:“你吃东西时,要时刻准备好与没有东西吃的人分享你的食物。”“虽然那些人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虽然他们穷,但他们仍然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在看到穷人排队领取面包时,小龚莎问开药店的爸爸:“爸爸,你那里有治好贫穷的药吗?”
在家庭的影响下,德兰姆姆从童年时就开始关注穷人,并于之后一生致力治疗贫穷,她用的药名叫爱。
花季少女“断送前程”
龚莎18岁时高中毕业了,在那个高中毕业生很少的年代,她是可以有锦绣前程的。可是她却做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到加尔各答去,去那里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
她离开了温暖的家庭,离开了亲爱的母亲、姐姐,忤逆了她尊敬的哥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她的修道生涯。从此花季少女穿上了向往已久的黑白两色修女服,经过六个月的培训后,在即将前往印度大吉岭初学时,用一个新的名字与过去彻底决裂,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艾格莉丝·龚莎·包雅舒,只有德兰修女。
爱无界限,走出高墙
修道院的高墙把加尔各答分隔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高墙内,是鲜花与绿草,是美丽和优雅,是高贵和体面,是安全与舒适。而高墙外,却是混乱,是流浪,是贫病,是饥渴和垂死。
如果甘心囿于一方道场,在有限的空间中传播爱,那么德兰修女可能终其一生也就只会是德兰修女,而不会是全世界的德兰姆姆。
当她带回来准备教她们读书的24个流浪女孩集体逃跑时,当她在粮店门口无力帮助那些向她求助的饥饿的难民时,当她按住暴乱中被打伤青年的汩汩流血的伤口时,她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难道外面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吗?上帝一会也会关心墙外的人们吧?”
当火车站旁那个身形悲苦的老人对她呼喊:“我很渴”时,德兰姆姆做出了住到穷人中间去的决定。从对神父提出申请,到给主教写信,深切诚恳地请求,从苦苦等待到走出修道院,德兰姆姆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那一年德兰姆姆38岁。
贫民窟里的导师
德兰姆姆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医疗知识,随即返回加尔各答,来到最糟糕的贫民窟——摩提吉。
在孟加拉语里,摩提吉是珍珠湖的意思。可实际上的摩提吉没有珍珠湖,只有散发着异味的池塘,人们饮用、洗涤、玩耍,都用这个池子的水。人们赖以为生的惟一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第一天探访这里,骨瘦如柴的患结核病的病人、断肢流血却不知防护只想乞讨些食物的孩子,还有自己身处贫穷困顿却依然关心邻居的善良。这些状况令德兰姆姆一夜未眠。她意识到只有读书,才是孩子们摆脱贫穷的惟一出路。
第二天一所露天学校在梅树下开办起来了。姆姆用讲故事的方式先吸引孩子们的兴趣,然后以地为纸,以树枝为笔,教孩子们学认字,从5个学生慢慢发展到40多个学生。姆姆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不厌其烦地跟那些在饥饿中挣扎的父母讲道理,告诉他们只有读书,孩子们的人生才能有希望,才能摆脱黑暗的生活。
之后又教给大家卫生常识,教大家使用肥皂、刷牙、剪指甲、饭前洗手等等。姆姆通过自己的努力默默改变着贫民窟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即使生活贫穷,但不能肮脏;即使生活贫穷,但也要努力洁净。
这所建在贫民窟里的学校慢慢发展壮大,最后达到数百人,给贫民窟里的孩子带去未来和希望,犹如把溺水者拉出水并教会他们游泳。
清心之家——给予临终者爱和尊严
在加尔各答,因贫病交加寂寞地死于街头的人,每天超过30人,他们像隔夜垃圾一样被人推着手推车清理掉。面对这种密集的苦难,再敏感柔软的心都有可能变得刚硬或者麻木。
但姆姆却认为:“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每个都很重要,不论是生病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姆姆建立了一所临终关怀院,摩提吉的穷人们把这个屋子叫做等死屋。德兰姆姆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孟拉加名字:尼尔玛·利德。意思是:清心之家,或者,净心之家。
清心之家里住满了从街上收来的病人。他们大多是姆姆和她的追随者们,从街道旁、阴沟里、垃圾堆上,甚至是火葬场和坟坑里解救出来的。
那些不幸的人——有的浑身溃烂,有的身上长满恶疮或肿瘤,有的肢体伤残、臭不可闻;还有的人,伤口或患处生满了蛆虫,身上爬满了蚂蚁,稍微干净一点的,身上的污垢也需要用瓦片努力清洁才能刮除,他们中的大多数,大概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洗过一次澡。
姆姆和修女们细心耐心地为他们清洗,温柔地亲切地替他们包扎,不抱怨不嫌弃,始终面带微笑。一位老人死时泪流满面,感激地拉着姆姆的手低声说:“是我儿子将我扔在外面的,你为什么帮我呢?我一辈子活得像条狗,但现在我却死得像个人。”
姆姆说:“我们试着向穷人中的穷人传达的信息是:我们无法解决你的问题,然而即使你身体残障、酗酒,或者患有麻风,上帝依然爱你。不管你痊愈与否,上帝对你的爱丝毫未减,而我们在这里正是要表达这份爱,如果我们也能帮助他们减轻些许痛苦,那固然很好,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无论处于如何的痛苦与折磨,上帝永远爱他们。”
一位神庙的法师在清心之家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离开的时候说:“我供奉时母女神已有30多年,但今天我却看见了一个活生生的女神。”
儿童之家——爱是没有界限的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加尔各答又是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尤其是贫穷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因为贫寒,许多父母不得不将新生儿抛弃,甚至残忍地弄死。加尔各答的弃婴,也许是世界各大城市中最多的。
在第一所临终关怀院刚建立的时候起,就陆续有人将孩子丢在那里,有时候一天会有3个孩子。姆姆为照顾那些小生命常常彻夜不眠,在她看来,被抛弃的孩子也是上帝所赐。
后来姆姆和修女们,在街上、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的门口以及公共建筑的阶梯上,经常发现被丢弃的小婴儿。有时,还不是一个人——垂危的母亲紧紧抱着哭泣的孩子。
当临终关怀院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孩子时,姆姆当机立断成立儿童之家。姆姆说,在所有贫穷的人中,恐怕没有谁会比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更贫穷无助了,他们最需要爱与同情。
在儿童之家,几乎个个婴孩都有不同程度的残障、疾病和营养不良,修女们必须细心地为他们洗澡、喂奶 、喂药。另外还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抚和温暖,在这里修女们都不能拒绝抱吻孩子。
除了收养弃婴,儿童之家也收养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教授他们学习,除了认字、算术、唱歌、跳舞、绘画、阅读外,最主要的是教授他们一两门手艺,以便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
在姆姆心中,爱是没有界限的,除了关爱弃婴,她还坚决捍卫未出生的孩子。在儿童之家还有一个专门安置贫苦的未婚妈妈的处所,以及一所专为街上受虐或沦为雏妓的孩子开办的学校。
在1979年12月19日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姆姆明确地说:“今天对和平最严重的破坏就是堕胎。……对我来说,最贫穷的国家就是那些将堕胎合法化的国家。它们害怕弱者,害怕还没出生的小孩。让我们救救孩子,让我们确保每一个孩子都真正受欢迎。不论是已出世的不是未出世的。……此时此刻,我在挪威为他们说话。”
除此之外,德兰姆姆还兴建了“麻风病收容所”、“艾滋病人之家”,真正践行她对世人无差别无界限的爱。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仁爱传教兄弟会更是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庞大组织,在世界各地兴建学校、收容中心、儿童之家和麻风病疗养院。
她的组织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7000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义工和追随者;她与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关系友善,并受到他们的敬仰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除了电灯外,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去世时,她的全部个人资产,就是一张耶酥受难像,一双凉鞋,三件滚着蓝边的粗棉布纱丽——一件穿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经破损,需要缝补。
她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却把无限的爱带给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抛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
她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她怀着非凡的爱,是一个完全的奉献者。她深知我们活在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在的世界里,因而她用整整一生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
我想她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有所了解,有所知道的。伟大的诗人但丁说:“爱推动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让我们跟随先知的脚步,带着爱在光明中行走。



本文已有31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