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一(上主把撒乌耳交在达味手里,达味却不愿伸手加害。)
恭读撒慕尔纪上 26:2,7-9,12-13,22-23
那时候,撒乌耳动身下到齐弗旷野,同他去的,有三千以色列精兵,在齐弗旷野,搜捕达味。
达味和阿彼瑟,在夜间深入敌营,见撒乌耳睡在军营中央,他的枪插在他头部旁边的地上;阿贝乃尔和部队,睡在他四周。
阿彼瑟对达味说:「今天,天主将你的仇人,交在你手里了!现在,让我用他的枪,把他钉在地上,只要一下,不需要第二下。」达味却对阿彼瑟说:「不可杀他!因为谁敢伸手加害上主的受傅者,而能无罪呢?」
达味于是从撒乌耳头部旁边,拿走了枪和水壶,两人就走了。谁也没有看见,谁也没有理会,谁也没有醒来,都沉睡了,因为上主使他们呼呼大睡。
达味走到对面,站在离撒乌耳相距很远的山头上,大声喊说:「大王的枪在这里,叫一个仆人过来拿回去吧!愿上主报答各人的正义和忠诚!因为今天上主把你交在我手中,但我却不愿伸手加害上主的受傅者。」
答唱咏 咏103:1-2, 3-4, 8,10, 12-13
【答】:上主富于仁爱宽恕。(咏103:8)
领:我的灵魂,请赞颂上主;我的五内,请赞颂上主的名。我的灵魂,请赞颂上主,请你不要忘记他的恩宠。【答】
领:是他赦免了你的各种罪行;是他治瘉了你的一切病苦;是他叫你的性命,在死亡中得到保全;是他用仁慈以及爱情,给你作了冠冕。【答】
领:上主富于仁爱宽恕,极其慈悲,迟于发怒。他没有按我们的罪恶,对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过犯,报复我们。【答】
领:就如东方距离西方,有多么远,他使我们的罪过,离我们也多远;就如父亲怎样怜爱自己的儿女,上主也怎样怜爱敬畏自己的人。【答】
读经二(我们怎样带着那属于土的肖像,也要怎样带着那属于天上的肖像。)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 15:45-49
弟兄姊妹们:
经上这样记载:「第一个人亚当,成了生灵」,最后的亚当,成了使人生活的神。
但属神的不是在先,而是属生灵的,然后才是属神的。第一个人出于地、属于土,第二个人出于天。那属于土的怎样,凡属于土的也怎样;那属于天上的怎样,凡属于天上的也怎样。
我们怎样带着那属于土的肖像,也要怎样带着那属于天上的肖像。
福音前欢呼
领:亚肋路亚。
众:亚肋路亚。
领:主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若13:34)
众:亚肋路亚。
福音(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
恭读圣路加福音 6:27-38
爱德的黄金律
那时候,耶稣向门徒们说:「我给你们这些听众说:应爱你们的仇人,善待恼恨你们的人;应祝福诅咒你们的人,为毁谤你们的人祈祷。有人打你的面颊,也把另一面转给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挡他拿你的内衣。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拿去你的东西,别再索回。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若你们爱那爱你们的,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因为连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因为连罪人也这样作。你们若借给那些有希望偿还的,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为能如数收回。但是,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善待他们;借出,不要再有所希望:如此,你们的赏报必定丰厚,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子女,因为衪对待忘恩的和恶人,是仁慈的。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你们不要判断,你们也就不受判断;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们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们给,也就给你们;并且还要用好的,连按带摇,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们的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升斗量,也用什么升斗量给你们。」
释义
耶稣应用当时希腊-罗马和犹太传统所流行的平行格式提出伦理教导,但耶稣的教导远超过当时的伦理水准,譬如今天的福音,耶稣教导门徒要「爱仇」(27-36)就是一个实例。
耶稣用四种不同的说法来表达应爱你们的仇人(27-28)。紧接着阐述爱仇的四种应用和说明(29-30)。总之,凡「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人」(31)。
32-34节包括三重重复的问题。每次问题皆呈现相同的形式:1.若你们爱∕善待∕借出;2.那爱你们的∕善待你们的∕有希望偿还的;3.还算什么功德?而每次均答:连罪人也这样作。它总归为三个命令:「爱你的仇人」、「善待他们」、「借出,不要再有所希望」。不仅如此,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子女,亦即应肖似天主对待忘恩和恶人般的仁慈(35)。
37-38节主要在于不要判断。耶稣提出两项禁令:「不要判断」、「不要定罪」。而随之而来的两个肯定命令:「赦免」、「给」。38节运用贩卖谷类的图像,或许是来自市场的谚语。如同买卖者用升斗量,天主也将按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衡量衪与我们关系的标准。
乍看之下此与「天主是慈悲的」有了张力,但权衡两者,不难发现:你们应当慈悲,因为天主是慈悲的;应该慷慨大方,因为天主审判我们时,将以我们对他人的慷慨与否作衡量。
分享
古人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基督更进一步地教导我们,应当爱你的近人,并要爱人如已。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善待他人时,甚至以仁慈、怜悯去对待那些忘恩负义或自私自利的人时,我们才会明了天主怎样接纳了我们。天主的子女,一生之中应朝向一个目标努力:学习天主的宽宏大量和慈悲为怀,如基督耶稣一样爱一总的人,这样把主所给予我们的爱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借着我们的善言善行,体验天主对他们的关爱。
耶稣关于爱仇的教导,非常值得我们去感受:他说要为仇人做好事,给予祝福,为他们祈祷。这清楚地指明,“爱仇”要从思想、言语和行为三方面实行;而且只有这样,才算是听从了耶稣的教导;如此必能得到天主恩赐的报酬。耶稣紧接着借用人们所熟悉的升斗作比喻,说出领取这丰厚报酬的喜悦:把升斗里的米或麦连按带摇,直到外溢,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一个人,若真心爱别人,特别是真心爱仇人,天主也要同样爱他/她,甚至慷慨地赐予他/她更多。
今日世人之间的交往以交易为原则:你为我有所付出,我就对你有所回报,这样你我两不相欠。如果你冒犯了我,我就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想方设法报复你,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觉得吃亏。然而,耶稣却用爱的原则,教导我们做亏本的生意。耶稣的爱要我们心怀慈悲,不求回报地给予,包括那些冒犯我们和得罪我们,甚至是迫害我们的人。你能为耶稣的缘故心甘情愿地善待所有得罪过你的人吗?
经文脉络
路加所记载的耶稣的「平原言论」(路六20-49)共有三个大段落,首先是「四个祝福与诅咒」(20-26),其次是关于「爱仇」的教导(27-38),接着是关于自我批评的「比喻」(39-46),最后是整段教导的结语(47-49)。这个主日的福音主要是关于「爱仇」的教导,但也含有一些其它的主题(路六27-38)。
爱仇(27-28、32-35)
这段经文最主要的重点是关于「爱仇」的教导。我们首先要注意耶稣发言的对象是他的门徒(六20),因此对路加而言,「爱仇」并不是一般普遍性的原则,而是耶稣的门徒(基督徒)特殊的生活态度。基督徒虽然经验到天国临在的事实,但是天国的临在并没有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与考验完全去除,这一点对初期教会而言尤其真实。初期基督徒团体在当时社会中是缺乏特殊保护的、弱势的、遭受压迫的团体,基督徒的仇人是比较强势的、握有权势的团体。路加对生活在这种具体环境中的基督徒提出耶稣的教导:他们应该爱他们的仇人,善待恼恨他们的人,祝福诅咒他们的人,为毁谤他们的人祈祷(27-28)。对于遭受迫害的人而言,他们最后所能做的响应就是「为迫害他们的人祈祷」,路加也在他的作品中提出耶稣(路二三24)和斯德望(宗七60)作为最好的榜样。
「爱仇」是与一切人平安共处
注意到路加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读者便可了解,这段经文中所提到的爱仇的「爱」并不是一般的情爱之「爱」,并不要求在情感上特别的表达;只有如此爱仇才是可理解的。爱仇其实就是一个人面对他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参阅:申六5;肋十九18),虽然面对着张力与考验,仍能和他人平安共处。当然,这个态度必须超过人性基本的自然倾向,所以耶稣说「如果我们只爱那爱我们的,或者只善待那善待我们的」,就毫无特殊之处(32-33)。
「基督的爱」使基督徒有爱的能力
耶稣的门徒必须超越人性的层面进到更深的层次,这个要求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耶稣的临在与参与;基督徒永远不可忘记,在我们和所谓的仇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第三者,一个更重要的角色:耶稣基督。由于我们从耶稣(天主)领受了丰富的爱与宽恕的经验,我们才得到爱的能力,因而能挣脱「报复律」的桎梏,超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恶性循环。当我们和耶稣一起走向他人时,仇人就不再是仇人,我们都是基督内的弟兄姊妹。
放弃抵抗(29-30)
耶稣在提出爱仇的教导之后,紧接着要求门徒面对任何不当待遇都放弃抵抗的权利(29-30);类似的教导也出现在玛五39-42以及「十二宗徒训诲录」中。这个教导使爱仇的言论得到具体的指示,也反映初期基督徒具体生活的社会状况,他们是缺乏保护、遭受迫害的一群,爱仇成为他们生活中常常面对的课题。
伦理的「黄金规律」(31)
耶稣要求门徒爱仇、放弃一切抵抗,并非为了息事宁人,避免更大的报复,而是具有非常深刻的理由:「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人。」(31)这句话从十八世纪起就被称为基督徒基督徒伦理的「黄金规律」,是对于任何报复行动最绝对的批判。天主对人的态度是基督徒伦理观最深的根源,他们经验到天主不断地宽恕,从不施以报复;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像天主一样对待他,因此他们也应该如此待他人。
慈悲的呼吁
这段福音中有一个和「黄金规律」相互呼应的句子:「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36)。旧约传统对于犹太子民最深的召唤,就是肖似天主(参阅:肋十九2、18),「慈悲」是犹太传统关于天主的特质的描述之一,路加福音对天主的慈悲有特别丰富的描写(参阅:路十五),并使之成为基督徒的基本生活态度。
不要判断与彼此赠与(37-38)
在慈悲的呼吁之后是两个具体的教导:不要判断他人,与彼此善待。不要判断他人的意思就是不要任意给人贴上卷标,或者强行归类。基督徒虽然能够而且必须强调信仰的价值观,但仍应保留他人自由抉择的权利;唯独天主有判断人的权利,谁若判断他人,便是僭越天主的地位。
福音经文最后使用一个商人交易的图像说明人们应该彼此善待。销售谷物的商人大方的将东西送给买主,象征天主的爱胜过法律。耶稣透过这个比喻说明人们不可恶毒地彼此报复,而应该彼此善待以表达出天主无限的爱,因为彼此善待之中,人也更深刻的体验他们由天主所得到的恩宠。
综合反省
这段经文中搜集了耶稣不同的教导,耶稣教导他当时的听众,也教导今日的基督徒「爱仇」。乍看之下这是一个过份的要求,但是基督徒蒙召的最高目标是肖似天主,「像天父一样慈悲」。我们在生活中所经验的天主的爱,引领我们超越我们的能力,超越本性的限制,达到天主创造我们的最终目标:和天父一样。
反省
1、面对与我反目为仇的人,耶稣的「爱仇」教导,为我有何启示?有何具体行动?
2、「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个爱德的「黄金律」给我什么启示?
3、世界上本没有不可爱的人,因为人来自上主,上主无条件地爱了自己所造的人,包括我。那么,我和一切人平等,我不是应该也爱他们吗?当我渴望被爱时,我就有必要反思自己是否爱了他人?
4、对那些伤害和仇恨我的人,我能做到不恨他们已很不容易;耶稣说要爱他们,要善待他们,要为他们祝福和祈祷;我能做到吗?我愿意努力顺服耶稣的这教导吗?
5、耶稣教训门徒更大的爱德:就是施予而不求回报。静下心来,体会耶稣这个教导,并把你在实践上,觉得困难的地方和他分享。
6、你对耶稣所说的爱仇理想有什么感爱?你觉得实践上有什么困难呢?
7、我是否从对人和事不加以调查、了解、聆听,就常以自己的理智、成见去评判身边的人,并随意往别人身上贴“标签”?我有否意识到判断他人是天主的权力?我在充当什么角色?



本文已有23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