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的教会与有罪的教会(路六27~28)
张春申神父
今天读的路加福音,实在是山中圣训的主要部分。山中圣训是耶稣像他的门徒,也可说向我们现在的教会团体宣告的大宪章。教会的圣德光辉,便在履行山中圣训时显扬出来。也许我们会想,主日信经中所以说的:我信至圣的教会,便是由于这个缘故。
不过如果继而细读今天福音的内容,不能不承认,不但现代教会,甚至任何时代的教会,何尝完全实现了山中圣训的要求呢?假如以山中圣训作为标准,我们怎敢称为至圣的教会,也许更加合理地称为有罪的教会。所以聆听了今天的福音,反而产生一个难题,教会是至圣的呢?还是有罪的?或者我们最后该问,信经中的至圣教会究竟有什么意义的?
首先,我们不必吹毛求疵,只要具有一些真实感,便不难发现教会自古迄今,经常呈现出有罪的现象。教会中个人有罪,这毋庸求证,我们每人扪心自问便足够了。然而教会团体性的罪过,历史中也时有所闻。比如她很早对于犹太民族的排斥,甚至迫害;她对其他宗教的藐视与斗争;她不久之前对弱者,贪者,受压迫者的不闻不问,几乎都是团体性的有罪现象。为此,梵二大公会议在教会宪章中说:「……教会是圣的,同时却常常需要洁炼,不断地实行补赎,追求革新」。所以她也是有罪的教会。
不过同一梵二大公会议,仍旧清楚地重复主日信经的信仰说:「大公会议所陈述的教会奥迹,就是我们信仰的这个毫无缺损地神圣的教会」。为此至圣的教会是我们信仰的对象。因此我们又有了新的问题:至圣的教会怎样可以同时有是有罪的呢?
原来教会至圣,按照圣经的启示,并非来自人的能力,基本上是天主的恩惠。天主藉着耶稣基督的救恩,许诺绝不舍弃教会与她分离,祂将与教会长相左右。天主的许诺便是能力,祂的恩宠与教会团体的自由,如此配合,致使教会整体而论,将直到永远,自由地接纳天主许诺。教会绝对不会团体性地决定背叛天主;这便是教会称为至圣的缘由。具体而论,天主藉着基督建立的圣事、启示的道理,以及合一的结构,恩赐教会始终与祂同在。
为此,至圣的教会尚能同时有罪;作为人的团体,她能在某一时代失去福音精神,另一时代冒犯天主诫命,不过天主许诺的恩宠,常常如此保护她,使她悔改,促她复兴,这在整个教会历史中也是够清楚的事实。她从未团体性地与天主决裂,相反,在基督内始终信仰唯一的天父。
不过积极而论,由于教会是至圣的,天主的许诺不断地在教会团体中,鼓励起新的圣德光辉。山中圣训常是她的理想,教会中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不但百读不厌,而且设法付诸实行。多少圣贤,多少修会团体,以及一般教友,或是个人,或是团体,在生活中表达天国大宪章的要求。这是天主的恩惠,以及人的自由所构成的教会圣德。
总之,我们可以清楚地结论说:教会是至圣的,这是来自天主的恩惠。不过天主的恩惠具体地在教会中发生实效;这便是她的圣德光辉。但是由于她是一个人间的团体,所以尚能有罪,而且事实上有罪,不过教会从来不可能团体性地与天主决裂,因为天主的爱常是如此流露在教会中,使她自由地接纳祂的恩惠;超越罪过,迈向圣德的完成。
这样看来,今天的福音还在鼓励我们具体地接纳天主赏赐至圣教会的恩惠,而完成自己的圣德。
教会成为一个「有形可见、而又是精神的团体」。这种天上神国和地上主国的互相渗透,只能为信德所觉察,以人类历史来说,则是一个奥迹。因为人类历史直到天主义子的光明充份彰显时,常为罪恶所滋扰。(GS40)
获真福与避真祸
吴智勋神父,是耶稣会士
默想:撒上26:2,7-9,12-13,22-23,格前15:45-49,路6:27-38
今日的福音是继续上星期路加所讲的真福与真祸。在真福境界中的人,即那些贫穷、饥饿、哭泣、为基督受苦的,虽然得到天主特别的祝福,仍然需要在生活中作具体回应,纔享有真福。同样,那些富有、饱饫、欢笑、受夸赞的,亦非完全没有转机,耶稣跟着教人如何获真福及避真祸。
在获真福中,耶稣首先提出「爱你们的仇人」。有人批评爱仇不近人情、不合理、非人性的自然流露。其实,耶稣在祂那个时代提出爱仇是更具挑战性的。那时犹太人有很多仇人:统治他们的罗马人、其他外邦人、甚至同宗的撒玛黎雅人都憎恨他们,有机会便侮辱、欺压、耻笑、搜刮他们。要求他们爱仇人是极为困难的,一如在日治时代,要中国人爱日本皇军几乎是不可能;那时的神父向中国教友讲爱仇一定很为难。但是,耶稣仍然讲爱仇的启示;不过,祂所讲的「爱」和我们一般理解的「爱」不很一样。在希腊文里,「爱」字有很多写法,比方父母对子女的爱、朋友间的爱、夫妇的爱,都是用不同的字去表达。耶稣并没有要求人对仇人有一种自然流露的爱;祂清楚说明了如何爱仇人:「要善待憎恨你们的人,祝福那些诅咒你们的人,为毁谤你们的人祈祷。」
耶稣跟着用很多实例去解释这点:「有人掴你的面颊,把另一边转给他。」掴你的面是有意侮辱你。侮辱最难受,因为伤害人的尊严。中国人有句话:「士可杀,不可辱」,即是说被侮辱时,必要还我公道,甚至和他拼命也在所不计。但耶稣却愿意基督徒放弃报复,不光是消极地压制自己,而且更积极的多走一步,把另一边脸也转给他。另一个例子是:「别人要拿你的外衣,连内衣也给他。」这里指别人侵犯你的权利,因为犹太人有法律不能拿别人的外衣;在晚上外衣是用来当被子盖着的,没有外衣可能要冷死。犹太人很注重这个权利,不过拿走外衣的,大概都是外邦人,他们会漠视犹太人的法律和权利。犹太人与其发怒怀恨,不如出高招连内衣也给他;在没有东西再让人拿走时,你比别人自由得多!放弃报复,爱你的仇人,把公道交给天主,这样做可以把邪恶连根拔起。
另一方面,在真祸境况中的人,即那些富有、饱饫、欢笑、受称赞的,并非绝望。当你愿意跟别人分享所有,便可跳出真祸。耶稣举了些例子:「凡求你的,就给他。」当然你拥有别人才向你求,那么你要跟他分享你的所有。「有人拿去你的东西,别再索回。」这里大概是指不问自取。当时偷窃罪罚得很重,如果一个人在严惩下仍然冒险偷窃,他必定生活在急需里;你不追究便是善待这些人,你便可跳出真祸。「借出,不要希望收回。」这比旧约中的犹太人还要走前一步。犹太人有法例,借钱给有急需的不要收取利息;耶稣要求连本金也不取回。这一切都以爱的金科玉律为基础:「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个标准比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高一层,基督徒不应满足于不作坏事,而要勇于做好事。
愿意跟别人分享所有的确不容易,需要有来自天主的力量。因此,耶稣接着说:「你们应该慈悲,好像天父那样慈悲。」意思是说,如果你想慈悲待人,你首先要感受到天父对你的慈悲。所以,你要谦逊地求天父给你这份恩宠。这不是人苦苦锻鍊出来的结果,而是从上而下的恩赐。当我们顺应天主这份自上而下的恩宠时,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耶稣用了一些很形象的东西描述这份惊喜:天主会用十足的升斗,「连按带摇,以至外溢,然后倒在你们的怀里。」天主就是这样把恩宠丰满的、突然的倒在你们的怀里。
为那些感受到天主慈爱的人,实践真福或跳出真祸是可能的。真福的生活,并不光是基督徒遥不可及的理想。等到天主自上而下的恩宠到来时,爱仇人、跟别人分享所有,都变得可能!天主总是个不可思议、令人惊喜的天主!
反省与实践:
1.什么是「把公道交给天主」?你同意吗?如果我们能把「别人的侵占」转化为「愿意和他人分享」,这么做会使你更为自由(就像「悲惨世界」故事一开始出现的那位仁慈主教),让我们在生活中亲自体验看看吧!
2.基督徒不仅不做坏事,更要勇于做好事。那么,你能期许自己做到哪些好事并具体实践吗?
3.想一想,这一周能够和哪些人分享哪些事物?再想一想,是不是可以和他人再分享多一点?天主将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喔!
信友祷文:
请为我们众人祈祷。仁慈的天主,求祢赐给我们慈悲待人的恩宠,如同我们的天父那样慈悲。愿我们众人时常谦逊地来到祢跟前向祢求这份恩宠,使我们能更多地将祢的生命彰显出来。
天国驿站
蔡惠民神父
宽恕得着自由
「超越伤痛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原谅伤害你的人。」神父规劝一个刚失恋的年轻人。「就这样,未免太便宜她了?」神父反问:「你真的相信,自己气得愈久,对她的折磨愈厉害?」「至少我不会让她好过。」「假如你想提一袋垃圾给对方,是谁一路上闻着垃圾的臭味?是你,不是吗?」神父说。「紧握着愤恨不放,就像自己扛着臭垃圾,却期望熏死别人一样,这不是可笑吗?」
「应爱你们的仇人,善待恼恨你们的人;应祝福诅咒你们的人,为毁谤你们的仇人祈祷。」(路6:27-28)耶稣爱仇的精神,无论理性上你多认同,实践起来你都会发现有心无力。对曾经伤害或恼恨自己的人,人的本能反应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怎会是以德报怨?纵然不作报复,那刻骨铭心的伤痛也不能轻易忘怀;纵然不加追讨,那无法填补的亏欠也不会一笔勾销。耶稣爱仇的理想,给人的印象总是曲高和寡,相反本性,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
耶稣跟我们一样也曾被恼恨,祂完全明白被伤害的心境。祂教我们爱仇,目的不是叫我们逃避或否认内心的疮疤;反之,祂希望抚顺我们的愤怒和怨恨,免得心灵无了期被伤害下去。一个紧握着仇恨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强者,殊不知是一个甘愿让仇恨继续主宰自己情绪,让怨愤继续切割自己心灵的弱者。试想想,当自己心怀愤恨的时候,痛苦的是对方吗?折磨的是对方吗?无论对方是否好过,自己的情绪已因愤恨而受到困扰,行动受到牵制,血压因此而上升,甚至健康受到危害。因此,爱仇并不是高超的理想,而是人生的智慧。唯有爱仇,我们才能从仇恨愤怒的阴影中释放出来,让自己的心灵重获自由。
撒乌耳为王时,达味带领以色列人驰骋沙场,攻城掠地,屡立奇功。彪炳的战绩除了为他带来民众的拥戴外,也埋下了功高盖主的杀机。果然,撒乌耳密谋杀害达味,好解除心腹大患。达味被迫远走他方,逃避撒乌耳的追杀。在追杀的过程中,达味有两次复仇的机会,其中一次发生在旷野。当时撒乌耳和三千精兵在路旁扎营,达味得到情报,漏夜潜入撒乌耳的军营,发现撒乌耳和他的士兵正在熟睡。达味看见撒乌耳的枪插在头旁的地上,本可以轻易一枪杀死他,报却追杀之仇。不过,达味没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也没有让仇恨缠绕下去。他静静地拿了撒乌耳的枪和水壶跑到对面的山上高声呼叫,表明自己的宽恕。(撒上26:1-12)
达味说不上是一个无暇可指的圣人,他可以为了贪恋下属乌黎雅的妻子,不惜陷害忠良,派乌黎雅到战事最激烈的前线,然后,在他后边撤退,让他受攻击阵亡。(撒下11:15)连年的征战,也为他树立不少仇敌。不过,达味充满人生的智慧,他明白爱仇才是化解敌人的最佳方法。唯有爱仇,才是打破怨怨相报的出路。事实上,作为以色列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王,达味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的自由交在仇恨手中。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确是人之常情,但那并不是人性的全部。保禄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属神的不是在先,而是属生灵的,然后才是属神的。第一个人出于地,属于土,第二个人出于天。」(格前15:46-47)如果人性只属于土,属于生灵,那么,人当然无法逃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定律。不过,因着耶稣这位最后的亚当,人不单出于地,属于土,也属于神。祂的降生成人,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属神的幅度。爱仇不独没有相反人性,反而使人性达至满全。人几时紧握仇恨,其实是不愿离开人性的局限和束缚。人几时爱仇,表面上是放弃报复,给对方便宜,其实是让自己从那没完没了的人性荒谬中释放出来。
或许你对爱仇仍有所保留,宁愿接受仇恨的折磨,也不愿放弃手中掌握的一切。又或许你认为爱仇实在太冒险,宁愿满足于人性的有限,也不愿向未知的将来跨出一步。不过,达味、保禄和耶稣的经验都可以为我们作证,我们毋须为爱仇这高超的理想而吓怕,也不必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退缩,因为天主的回报,往往超出我们的奉献。「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你们不要判断,你们也就不受判断;不要定罪,也就不受定罪;你们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们给,也就给你们;并且还要用好的,以按带摇,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们的怀里。」(路6:36-38)
有一次有人问印度灵修大师戴迈乐神父:「死了以后,你最喜欢你的墓碑上写甚么?」他说:「很久以前,我喜欢上面写着<这是一个圣人>。近来,我则喜欢看到<这是一个好人>。不过,现在我最喜欢上面写着<这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的确,人如果没有心灵的自由,修德成圣又从何说起呢?相信这是戴神父多年灵修旅程的心得。
有人打你的面颊,也把另一面转给他
道亦有道
閰德龙神父
每次阅读福音中有关爱德的金科玉律,我不期然想起唸中学时一位老师曾用这段圣经中的一节「有人打你的面颊,也把另一面转给他。」(路6:29)取笑班上的公教同学。他认为耶稣基督误导我们作弱者,要我们面对强权时有所畏缩。他还猜疑说:「为何被人打不还手?如斯愚蠢!」
我猜想那位老师并不明白耶稣的教导,他错误地理解这段福音要求基督徒畏惧强权,被人压迫时只可消极、被动地,采取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他不明白天主爱的能力有多大!
耶稣在今天福音的教导是要我们放下以牙还牙的心,宽恕伤害我们的人,且对他们以德报怨。中国人有时对于伤害自己的人,不但不宽恕,还记恨在心,处心积累,俟机报复;若自己未能雪恨,便要求儿孙替他报仇。我们常听人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未晚」。这种冤冤相报的心态,使人长期生活在仇恨的阴霾中,内心缺乏真正的平安,无从与人和谐共处。
耶稣基督清楚指出作为基督徒,我们应效法天父对人那份无条件的慈爱,不对人妄加判断,宽恕一切得罪我们的人,愿意爱仇人,好使我们的生活能够不断表达上主的慈爱。或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觉得宽恕和爱仇并不容易,甚至觉得无能为力,但我们仍须勉力做到。
今日第一篇读经讲述达味不断以修和的心对待撒乌耳。达味后来的取胜并非因为他较聪明,而在于他坚持对撒乌耳作出宽恕,不计较自己这样做是否会遭受撒乌耳的杀害。达味为我们留下不记仇,再三宽恕的榜样,我们能否像他一样宽恕伤害我们的人,并以德报怨?只要我们愿意这样做,我们的内心便会充盈上主的爱,孕育出宽恕他人的能力。此外,当我们愿意对别人作出施予时,上主必加予更多的赏报,正如福音说:「你们给,也就给你们;并且还要用好的,连按带摇,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们的怀里……。」(路6:38)
「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6:36)。愿我们以耶稣的教导作为我们的价值观,学习仁慈对待周遭的兄弟姊妹,好让他们也能从我们的宽恕和爱中体验天父的慈爱。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在三十多天被连串轰炸后,人民伤亡无数,类似阿里的个案彼彼皆是,许多无辜的儿童因而肢体残缺,身心受创,丧失父母、兄弟姊妹和家园!可是,美国总统乔治布殊却在战争结束时的演说中强调流血及死亡仍会持续。试问:这场以暴亦暴的战争到底带来了甚么?为何交战双方不坐下来,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冲突?
让我们一起为那些尚未明白上主的爱的人祈祷,愿上主使他们藉着基督徒爱与宽恕的表样,了解在受到别人迫害时,除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外,还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去平息仇恨,那就是以爱触动对方,以宽恕彼此修和!



本文已有9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