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门徒
张春申神父 (谷六7~13)
耶稣在祂公开宣扬天国临近的生涯开始时,便选了十二门徒,这是含有很深意义的举动。为了解释今天聆听的福音,我们先来说明十二门徒。旧约以色列民族有十二支派,构成了整个天主子民。不过由于以色列民族并不忠于盟约,破坏天主的法律,在撒罗满王朝之后,十二支派很早便分裂。以后受到国外势力的侵略与俘掳,十二支派不但分裂,而且分散异邦。
不过在先知的预言中,当天主最后来临拯救人类时,祂要聚集已经分裂与分散的以色列,成为新的天主子民。耶稣自己的使命便是报告最后救恩的喜讯:天国临近。祂在传教之初,召叫十二门徒,这实在是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举动。十二门徒象征以色列十二支派;召叫十二门徒,表示天主实现自己的许诺,祂由十二门徒创造新的天主子民,作为人类合而为一的标记。我们知道新的天主子民便是建立在十二门徒身上的教会团体。所以,耶稣在十二门徒中所做的一切,都与我们今天的教会有着密切关系。
马尔谷福音记载耶稣召选十二门徒时,特别声明:「为同祂常在一起,并为派遣他们去宣讲,具有驱魔的权柄」。事实上,从此以后他们十二人围绕在耶稣四周,构成一个以祂为中心的团体,他们不但在一般生活上分享耶稣的一切,而且在思想言行上,吸收耶稣的精神。这是我们后代建立在十二门徒身上的教会的面貌。教会是相信复活基督的新的团体,以祂为生活的中心。教会的思想言行,也是以基督的福音为准绳。
耶稣召选十二门徒,并随时随地训练他们,好与祂一起传教。今天的主日福音,便是记录祂遣派十二门徒去宣讲。也因此,我们想起新的天主子民的教会团体,必须继承十二门徒被召去宣讲的使命。
经过这样说明之后,现在我们根据今天的福音,特别取出一点来比较十二门徒的宣讲以及我们现代教会的宣讲;这一点恐怕也是大家能发生的问题。
我们应该承认,一方面由于时代不同,十二门徒与现代教会,出外宣讲的装备不能完全相同。二千年前出外宣讲,除了一些随身用品之外,几乎什么也不带;而我们现代教会为了宣讲,便不能不按照实际环境,备妥不少必须品,有时甚至好像需要相当多的工具。不过另一方面,耶稣嘱咐十二门徒出外宣讲,装备如此简单,所有的精神,现代教会依旧应当遵守,不可忽略。宣讲是耶稣派遣的工作,它的效果不是依赖世间财物,而是来自天主的能力。为此,即使现代教会为了环境的要求,需要更多工具;无论如何,不该想象宣讲的效果只靠那些工具。甚至应该进一步说,在有些特殊的情况下,即使缺少相当重要的工具,也不能放弃宣讲的使命。事实上,今天在不少教难地区的教会,连正常宣讲的条件都没有,但是那里的基督信徒?能排除种种困难,继续宣讲工作。结果,反而出现惊人的成绩;这更加证明是基督的能力,借着教会在宣讲。
总之,今天的福音使我们由耶稣召叫的十二门徒,注意建立在他们身上的新的天主子民:教会团体。耶稣基督派遣他们去宣讲;现代教会继承他们宣讲的使命。福音中耶稣嘱咐十二门徒的话,也使我们了解宣讲不只在乎工具,而该依赖天主的能力。
反省与行动:
1.耶稣在福传之初,召选十二门徒,有什么意义?
2.耶稣如何培育这十二门徒?又赋予他们什么使命?
3.今天的我,如何延续这十二宗徒的使命?
祷文:
请为基督徒的使命祈祷。耶稣降生成人,将天国喜讯带到人间,他又派遣门徒,广扬福音。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赐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忠诚答覆基督的邀请,承担使命,在人间竭尽心力的传扬天国爱的福音。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房志荣神父
是耶稣会士
默想:
礼仪年乙年主日感恩礼,我们宣报《马尔谷福音》,由他带领我们认识耶稣。常年期第十五主日,我们已读到谷6:7-13:耶稣派遣门徒宣讲。三部对观福音都记载了这件事:《路加福音》在9:1-6,《玛窦福音》则分布在第九至第十章里。最早写成的马尔谷有七节(比路加多一节),说得较详细,比方说「耶稣叫来十二位门徒,开始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7),这句话是马尔谷所独有的。「嘱咐他们在路上除了一根手杖,什么也不要带:不要带食物,不要带旅行袋,口袋里也不要带钱;只要穿一双鞋,一件内衣就够了。」(8-9)以上说的是宣讲者的装备。耶稣会会祖圣依纳爵有句名言:「在贫穷中宣讲」,可视为耶稣这些话的一个纲要。这些话的精髓,在于信靠圣神的德能。
接着是耶稣的训话:「你们无论到哪里,进入一家,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个地方为止。」(10)这句话,三部对观福音都曾记载,显示其重要性。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可懂为不要串门子:「到别人家去坐坐,聊聊天」(现代汉语词典),而要勇敢宣讲福音。「如果某地的人不接待你们,也不听从你们,你们离开那里的时侯,要拂去你们脚上的尘土,作为反对他们的证据。」(11)耶稣自己也是只顾播种,不怕横逆,把判断留到世界末日的审判。「他们就出去宣讲,劝人悔改,并驱逐许多魔鬼,给许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们。」(12-13)门徒们在初次福传所做的,就是洗者若翰(谷1:4),耶稣自己(谷1:15),及耶稣复活后宗徒们所做的(宗2:28):劝人悔改,驱逐恶势力,使人得救。
读经一,亚毛斯7:12-15,是主前第八世纪,第一位有书传世的先知。亚毛斯蒙召和被派遣的小史:「我本来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弟子,我是一个牧羊人,也是修剪野无花果树的工人。但是当我牧羊的时侯,上主召了我来,对我说:你去向我的百姓以色列说预言吧!」(14- 15)亚毛斯原是南国犹大的人,却被天主召叫到北国以色列去作先知。公元前931年,撒落满(?)王去世后,北国脱离南国,在贝特耳建立圣殿和王宫,亚毛斯到此宣讲,却遭到贝特耳司祭阿玛则雅的拒绝。这就是12-13两节的故事。把这故事与福音的故事合起来看,又让我们从耶稣复活后的宗徒宣讲,回顾耶稣的、耶稣派遣的门徒的、若翰的,以及旧约先知的宣讲,基本上是一个模式:蒙召、奉派、宣讲、被拒;虽然被拒绝,圣言还是流传到今天。
读经二,弗2:3-14,这一大段话,帮助我们沈思圣言的永恒性及生命力:天主「在创世之前,在基督内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圣洁无瑕;祂又出于爱心,按照自己的决意,藉耶稣基督预定了我们成为祂的义子,而归祂所有,使人颂扬祂恩宠的光荣,这是祂在爱子内赐给我们的恩宠;我们藉祂爱子的血,全凭天主丰厚的恩宠,在祂的爱子内获得了救赎和罪过的赦免。」(4-7)原来先知和宗徒,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洗者若翰,都是天父爱子基督的前驱。
反省与行动:
1.身为基督徒,我意识到天主派遣我去传扬福音吗?
2.耶稣说:在路上什么也不要带。我了解其中的深意吗?
3.与人分享福音时,我被拒绝过吗?如何面对呢?
祷文:
请为天主子民祈祷。耶稣召集十二门徒,也召叫我们宣讲福音。祈求仁慈的上主恩赐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福传使命,在圣神的引导和助祐下,宣扬福音,引导众人获得救恩。
愚笨的圣人
薛恩博枢机 著
丁颖达教授 译
默想:马尔谷福音 六7~13
你揉揉眼睛问自己:「我有没有看错呀?」初期教会居然是这样的:耶稣派遣祂的第一批门徒出外传福音时,嘱咐他们不带钱、不背食物袋;只需要穿鞋、带根朝圣者用的棍杖。
结果现在变成甚么样子了呢?教会是否早就背叛了这种理念呢?今天的宗徒继承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能不能、还做不做驱魔和治病,像耶稣嘱咐第一批宗徒去做的呢?宗徒们的继承人还信不信有魔鬼和邪魔呢?信不信他们有责任把人们从魔鬼和邪魔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呢?现今的耶稣门徒们是否相信他们的主子给他们的职责和权柄,不仅仅是安慰病人,而且还要治愈他们呢?
福音是一面危险的镜子。谁想仔细察看的话,就必须先作好准备,让自己的生活详加比照。身为主教和宗徒继承人的我,从镜子里看到甚么呢?在现今的氛围里,堂区神父们又在镜子里看到甚么呢?亲爱的读者,你在耶稣的福音里,看到了甚么呢?那些话,可是讲给所有人听的。
有人也许会避重就轻地不去触及这个自我反省的问题,他们安慰自己说,福音是为宗徒时代、为初期教会的英雄史诗时代而写的。那个年代需要充满拼劲的人去宣讲福音,他们一穷二白,身上唯一的装备就是耶稣和圣神的德能。教会后来渐渐传遍全世界,堂区、修会等等体系逐步完善。尽管存在不少缺点,二千年来教会竟然日久弥新地持续发挥着功能。
这样看待问题实在太草率。 亚西西的圣方济(1181~1226)对这种解释不满意,加尔各答的〔真福〕特里萨修女(1910~1997)同样地对此不满足。在教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愚笨的圣人」,他们执着地按字面去实践福音。我是道明会会士,我们的会祖圣道明(1170~1221)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放弃所有的财富,一贫如洗,全然信赖天主,徒步去各地宣讲福音。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追随耶稣脚步的「愚笨圣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更新了教会,把教会从安逸的昏昏欲睡中唤醒。他们将福音的新鲜空气,注入到教会内凡事按部就班的沈闷氛围当中。就算身处富丽堂皇的梵蒂冈宫殿,「愚笨的圣人」仍能有惊人之举,想想看〔真福〕教宗若望廿三世(1881~1962)的例子吧!
这些对当今的主教、堂区神父、以及我们每一位信友,有甚么现实意义呢?即使我们不再足蹬凉鞋、手拄朝圣者的棍杖去传福音(虽然还是有些人这样做),但是我们若能在内心释放自己,放弃积聚的包袱,信赖耶稣治愈我们、使我们脱免魔诱的德能,就能随时准备在尘世路途上做一名朝圣者。如此一来,任何人,即使在家里,都能做一名宗徒。
反省与实践:
1.耶稣派遣门徒出去传福音,不依靠物质供应,而是依靠上主的权柄。今日的我呢?我意识到当我领洗时,就已经被基督赋予福传使命?我如何承接使命?需要金钱支持的安全感?还是只管信,不要怕?
2.历史中,许多圣人们都践履了福音精神。包括中华殉道圣人。我是否也愿意学习他们的榜样,凭借上主的恩赐,一无所惧的成为以言以行,为福音作证的基督徒?
3.在司铎年中,我是否愿意鼓励、支持司铎们,怀着信德,鼓舞教友,一起努力、快乐的传播福音?
门徒的培育
和平纶音
吴智勋神父
亚 7:12-15,弗 1:3-14,谷 6:7-13
马尔谷福音重视门徒的培育,未受培育就不能有效地宣讲。他在第三章已提到耶稣拣选十二门徒,但要到第六章才说耶稣派他们出去,表示门徒要听过耶稣的道理,目睹耶稣平息风浪、驱魔、治病、复活死人,经验过不被接纳的遭遇。经历过这些培育后,耶稣才派遣他们出去,甚至这个派遣本身都包含了培育,同时把基督徒的特质描绘出来。
一、受派遣:门徒是受派遣,派遣的行动来自基督,主动不在门徒。今日的人多喜欢想做就去做,一切以自己的喜好为准则。受派遣的就不同了,先知不喜欢也要传递天主的意思;受派遣是以天主的旨意为依归,不干就是不尽责。
二、两个两个出去:大概来自旧约的习惯,旧约认为只要有两个证人,证供便可成立。现在两个门徒宣讲,他们便有可信性,见证可以成立。对于那些反对福音的人,两位传福音者成为他们拒绝福音的见证。从人性心理的角度,两人一起可以互相扶持照应,亦是考验两人的爱德与忍耐的机会,因为最易争吵的是只有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两人必须先有基督在他们中间,才能有效地把基督爱的福音传给他人。
三、制服邪魔的能力:马尔谷特别重视驱魔,魔鬼能在人身上产生很大的力量,但因着福音,门徒有能力战胜魔鬼,当然这力量是来自耶稣基督。
四、被派遣者的装备:不要带食物、行囊、钱、两件内衣,主要提醒传福音者依赖天主,过简朴的生活,不要依赖财富或其它资源,免得有人为了物质而传福音,或存有贪念。带手杖,穿鞋的说法,马尔谷与玛窦刚好相反。前者重视实际层面,手杖与鞋,都是走难行的道路时必要的装备;玛窦却重视神修的层面,手杖有自卫的用途,但传福音者以天主作为自己的手杖,不须自己保卫自己。以色列人进入圣殿必须脱鞋,因为那是天主的所在地;传福音者不穿鞋的意思能够是:尊重每一家为天主临在的地方,福音去到那一家,那里就是天主临在之地。
五、无论进那一家,就住在那里:门徒不应拣择,福音是为所有人,不该有势利的眼光,挑选富有的人家;环境的贫富,不应影响门徒传福音的热诚。
六、门徒要做的任务:宣讲福音、驱魔、治病。耶稣知道自己在世的时间短促,祂需要人继续祂的工作,作祂的代言人。耶稣不需要门徒发展一套全新理论,不需要他们青出于蓝,像其它宗教一样。禅宗六祖慧能把禅宗发扬光大,甚至人们认识他多于他的老师五祖或始祖达摩。从来没有基督徒敢认自己所说的比师傅耶稣好,因为他们领受或宣讲的全是源于基督,目的是使人悔改,皈依基督。至于驱魔治病,是表达福音的力量,使邪恶不能立足;肉体健康的恢复,象征整个人,特别是属灵健康的恢复。
今日的福音提供了很多培育的数据,我们可综合出一些适合现代环境的启示:
一、使命感:作为基督的门徒,必须接受来自基督的使命。每人都是祂的先知,继续为祂去宣讲,使人归向祂,得到全人的治疗。我又曾为祂做过甚么呢?
二、团体感:基督不希望我们是个独行侠,祂希望我们连同其它人一起做,在基督徒团体中完成任务。我们必先使自己的团体成为爱的团体,我们所宣讲爱的福音才有可信性及吸引力。
三、信赖感:要使别人悔改,要战胜邪恶,要治疗自己和别人,都是困难的事。我们当然会动用很多工具,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技巧去完成任务。但不要忘记,最重要的还是信赖耶稣基督。中学有一篇课文,说四川有两个和尚,一贫一富,他们都想去南海。贫者信念清楚,带了瓶和钵便起行了;富者却要包一艘船去,因为事情复杂,直至贫者由南海回来,他还未完成他的伟大计划。传福音主要不是靠人力物力,而是信靠耶稣基督。
让我们好好把握福音的讯息,使命感、团体感、信赖感都是做基督门徒必要的条件。
反省与实践
1.今日福音中耶稣提到「撒种」的比喻。事实上,在生活中你我都可能是撒种者,然而,做是一回事,做得好又是另一回事,我知道要怎么做一位称职的撒种者吗?请再默想本日福音,天主圣言会带领我们找到方向。
2.福音中也提到种子落在地上的不同结果。请反省自问:我是否有每日读经的习惯?我是以什么态度面对天主圣言的来临?我是不是努力在生活中实践主基督的教导?
信友祷词
1.请为教友的信仰生活祈祷。仁慈的天主,求祢赐给我们所需的恩宠,使我们主动打开心房,以虔敬的心迎接天主圣言到我们心中;也求祢以圣言净化我们,让我们积极地将所领受的与他人分享,帮助其他的人找到天主。
2.请为宣扬福音的福传员祈祷。求主降福他们,光照他们,使他们从祢的圣言中获得所需的智慧和力量,并且以言以行去帮助其他人认识福音的价值,勇于面对生活上的挑战。
过多的行李
天国驿站
一个作家喜欢四处游历,将看到的事物一一记录下来。他每次出门,只带一些金钱和书。有一次,他搭上了一艘船,准备海上之旅。不料半途刮起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每个人都急忙抢救身上值钱的东西。作家只拿了笔记本,一旁的人问他:「你不打算保住你的财产吗?」作家回答:「我所有的财产都在我身上了。」当暴风雨过后,有些人因拿了过重的财物而无法逃出。作家幸运地活了下来,等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他便将这个冒险故事写成书,一路上他就靠着写书的稿费回到家乡。
主日证道
按马尔谷记载,当耶稣派遣门徒两个两个出外传教时,曾经嘱咐他们:「在路上除了一根棍杖外,什么也不要带:不要带食物,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在腰里带铜钱,却要穿鞋,不要穿两件内衣。」(谷6:8)然而,今天时代已经不同,出门旅行,我们明白,总不能没有相应的准备。纵使随身没有食物、金钱、衣物,口袋里总要有「百达通」或信用咭,以备不时之需。其实,耶稣用意并不是叫门徒粗心上路,只是提醒他们:带太多的「行李」出门,往往帮不了行程,反阻碍了行程。
一位经常往国内山区小学服务的朋友,曾经与我分享她怎样带了过多的「行李」。国内山区小学一般设备简陋,加上日久失修,很多连基本的书桌、座椅、黑板都破旧不堪。有一次,她决意要带几块质料上乘的黑板,送给一间只能在墙壁写字的小学。她首先在广州选购,然后租用专车送到粤北的一座山下,再用人手,运到山上。由于山路崎岖,几经艰辛才把几块黑板弄到小学。当她满心欢喜要挂起这几块黑板时,发现课室的土墙,竟没有一道有足够的承托力。最后,挂不上的黑板只好丢在课室一旁。
耶稣要我们小心「行李」过多,不是指食物、金钱或衣物等物质,而是心态。一如这位朋友,当提起传教,先入为主的理解是将自己认识的,介绍给未认识的;拿自己足够的,与缺乏的分享。与人分施的热诚,推动教会不计较人力、物力、时间,甚至生命的付出,将「好消息」或「好东西」带到天涯地角。然而,这些「好消息」、「好东西」最后还是被弃在一旁,为什么?
耶稣希望我们明白,传教工作若要有成果,不可能只是单向的分施,必须同时是双向的接受。我的朋友一厢情愿认为几块质料上乘的黑板,为小学是最好的礼物,但她从没有易地而处,了解小学的真正需要。结果,这几块黑板除了成为整个行程的沉重负担外,更障碍了她在行程中的接受。自此以后,她每次到山区,不再为自己预备各式各样的即食面和罐头食品;反之,从村民每餐端上的糙米、腊肥肉、芒鼠肉……,去明白甚么是村民期待的「好消息」和「好东西」。相信耶稣吩咐门徒:「你们无论在那里,进了那一家,就住在那里,直到从那里离去,」(谷6:10)用意也在于此。
最近,教区公布了甘宝维神父将赴非洲坦桑尼亚传教三年的消息。有教友问我:「神父,我觉得这次安排事有蹊跷,你有没有听闻什么消息?」我反问:「为什么你会有这种猜测?」他说:「香港教区也欠缺神父,为什么要让一位年青而又能干的神父到非洲服务?我想一定有原因!」我理解这位教友的疑虑和关心。不过,如果要等香港教区有足够的神父才可派遣传教士,我们要等多久,才会出现人手过剩?再者,这种单向的「施与」心态,不正是耶稣否定的吗?
据我了解,晋铎五年的甘神父,深感是再次充实自己的时刻。他明白自己的需要,不继续学术的进修,而选择到非洲传教。所以,此行的目的,不只是「施与」,也是学习「接受」。事实上,短短三年,除去语文的学习,还有各方面的适应,如果要求传教工作有什么一针见血的成果,实在谈可容易。不过,能够离开自己熟识的环境,放下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让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团体中,从新开始和学习,这收获是难以估量的。
关心甘神父的教友可能会建议他,应为这次行程准备一双合适的鞋、足够的衣服、亚士匹灵、抗生素、维他命丸、一个超短频收音机、一部数码相机、一个蚊帐……耶稣却提醒他,小心因过多的「行李」而错过这次传教之行的收获。进了一家,就住在那里,直到从那里离去!在这里衷心祝福甘神父身体健康,传教工作顺利,早日回来与香港教会分享这次行程的祝福。
接受派遣
道亦有道
阎德龙神父
福音记载昔日耶稣召集了十二位门徒,今日祂也把你和我召集到上主的圣殿来。保禄宗徒在今日的书信中告诉我们因为耶稣基督的恩宠,使我们聚集在一起,聆听天主的圣言,在生活上作出回应。今日我们在圣殿中相聚大约一小时,然后各自离去,因为这里不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会回去我们的住所、工作的地方。因为我们要返到生活里去,所以我们到圣堂来,聆听上主的圣言,从祂的圣言中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信仰。昔日门徒被派遣,今日我们也被派遣。
派遣有一个条件:就是放下惊怕,全心信赖。今日第一篇圣经,亚毛斯先知在宣讲的时候被人驱逐,禁止他再说预言。亚毛斯说:「我本来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弟子,我只是一个牧羊人,不过上主在我放羊的时候,召叫了我,叫我告诉你们须按天主的说话去生活。不是我想说预言,是上主要我说。」当教友接受派遣,宣讲上主的话时,有些会沾沾自喜,他们不知道自己获派遣,是出于天主的意思,而不是因为他能言善道;此外,一些教友认定自己没有念过神学,又没有接受过训练,又不懂查阅圣经,担忧自己没有甚么好说。
宣讲除了用说话外,还可以用我们的生活──我们对弟兄姊妹的接受、包容、爱德,我们在生活上对主训导的实践。当我们宣讲上主的话时,甚么都不用带备,甚么都不需要,因为那只不过是工具,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需要对上主充满信心,因为是主派遣我们去宣讲。如果我们不接受天主的派遣,也不按天主的训导生活,那么,我们怎可以将福音的喜讯带给身边的人?
我们要宣讲,首先要悔改。主给了我们宣讲的能力,要我们劝告其它人远离罪恶,在上主的祝福与恩宠中生活。否则,我们每星期的相聚便没有意义了。
今日上主的圣言清楚告诉我们,我们的聚集是因为基督的恩宠,但这聚集不是要我们坐在这里享受主的恩宠,而是被派遣回到生活的地方,为信仰作见证。作见证的时候,我们要对主充满信心,并将祂的救恩生活出来。让我们祈求上主给我们这份祝福和力量,好使我们更能明白及了解,我们是为聚而散,为散而聚。
宗徒的使命
朝夕相随
陈日君主教
耶稣召叫宗徒的目的是为派遣他们去做祂开始了的工作。祂和别的「师傅」们不同,他们在某地方设立「学府」,收纳徒弟。耶稣却居无定所,到处去寻找迷失了的羊。宗徒也被派遣去传道、医病、驱魔。这是一个极具动态的使命。
他们在路上只可带手杖,此外甚么也不要带。手杖是为行路用的,宗徒就是「行路人」。
手杖使我们想起以色列人在出离埃及的晚上,吃羔羊时,就是要「束着腰,脚上穿着鞋,手里拿着棍杖,急速快吃」,时刻准备出发。为宗徒们到处都是家,但随时又要准备出发。
棍杖也使我们想起羊群跟着牧者时,不怕凶险,因为「你的牧杖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畅。」(圣咏)宗徒们代表耶稣牧放祂的羊群。牧杖用以走路或指挥羊群,短棒用以自卫及保护羊群。
耶稣说:「此外甚么也不要带。」保禄宗徒也曾说过:「凡比武竞赛的,在一切事上都有节制。」穿得笨重的,当然跑不快,注定会输的。看看我们搬家时的行李,传教时的装备,我们不是该很惭愧吗?我们需要有这么多的东西才觉得安全,有最先进的工具才有信心开始工作。我们依赖的已不是主的说话了。
读经二,亚毛斯先知受上主召叫,要他在贝特耳做祂的代言人,责斥人民和君王的罪恶,预言北国的灭亡。
宫廷的司祭叫他离去,不要再在贝特耳讲那些逆耳的预言。亚毛斯回答说,他不是职业先知,也不靠先知的薪水过日子。他身不由己,是天主要他讲那些话;他没有作任何反皇的政治动机,只是天主要他讲的话他不能不讲。没有利益的束缚使亚毛斯自由潇洒,甚么都不怕。
耶稣的宗徒也会遇到有些人不接纳他们,不听他们的话。这不该阻碍他们的使命,他们可以转向别处继续宣讲。
其实,神贫、自由、勇敢、恒心,这些先知和宗徒的特征,完全来自他们那个基本的意识:他们是天主的人,他们全属于耶稣基督。
读经二是厄弗所人书的开端。在这祝福、赞美辞中保禄共十一次用了「在祂爱子内」或「在基督内」,更有「一切总归于基督之首」。创造、救赎、福音、圣神……都是「借着基督,在基督内」赐给我们的。
教宗在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后的「我要给你们牧者」劝谕中,列出几个主要的圣召的阻碍:
一、物质财富:正如福音中的富青年没勇气接受耶稣的召叫,忧郁地离开了祂,「因为他有许多产业」。现代的青年很容易陷入消费社会的诱惑,为享乐主义所控制、所禁锢。「一切论到牺牲的话题均遭拒绝,一切有关为实践灵修及宗教价值的努力皆被唾弃。」但还有更彻底的因素,使了解和接纳圣召变成更难,甚或不可能。
二、对天主的观念的混淆不清,把天主看成只想屈服我们的主宰;把圣召视为沉重的负担。忘记了耶稣给我们启示了的天主的真容貌:祂是充满爱的父亲,当我们为朋友、为子女的天父。
三、对于人,现代人也有一些扭曲的观念:或以为人根本不能自由,一切由外来因素控制;或以为人的自由在于完全自主,不受任何准则的约制。还有相当普遍的自我中心主义,不再了解服务团体的价值。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要推动圣召首先要重振「基督徒理念」:相信在基督内,借着参与祂爱的牺牲,我们才能发挥人的潜能,建设美好的人类家庭,迈向幸福的永生。
悔改以迎接耶稣的到来
张德福神父
梵蒂冈台
主内的兄弟姊妹:
这主日礼仪的中心讯息延续上个主日的宣讲。上个主日,天主为了拯救而对我们说话;祂有话必说,不在乎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聆听、接受还是拒绝祂的话,或者是否对祂有信德。无论我们的态度如何,天主的话必要实现。有信德的人要看见天主的救恩;缺乏信德的人却要承受「哀伤、悲叹和灾祸」(则二10)。这个主日从宣讲者的角度,再次表明天主热切拯救人的意愿。由于天主有话要说,所以祂派遣祂的先知出去传达祂的话。同样,无论先知愿意还是不愿意宣讲,无论先知是否做好准备,也无论先知会面对多少的抗拒,遭受多少的排斥,甚至艰苦的迫害,他们都必须宣讲天主的话。
先知的圣召来自天主自己,是天主主动地、自发地拣选、召叫和派遣先知。天主依照祂自己的准则和意愿,任意地选择祂所要用的人。天主执意把祂的意愿加诸在祂所拣选的先知身上,并授权给他,赐给他神能,强制他去执行委托给他的使命。先知在自己的圣召经验中就领受了天主的启示;天主在召叫先知时,同时也向先知启示祂自己。先知所领受的启示不只是一个事实,更是一个要求服从和敬畏的使命。因此,当先知向人民说话时,他不只用直述式的语气,也用命令式的语气,就像先知自己是被天主命令和催促去宣讲他所听到的那样。
今天取自《亚毛斯先知书》的读经叙述亚毛斯先知宣讲时所受到的排斥。他的宣讲引起当地人的公愤,被他们驱逐出境,因为他揭露他们不公义和道德败坏的行为如何亵渎了天主的圣名,并向他们宣讲天主惩罚以色列国的预言:以色列「再三再四犯罪,他们为了银钱出卖义人;为一双鞋,出卖无辜的人。他们把穷人的头踏在尘土里,侵夺卑微人的权利;儿子与父亲走近同一少女」(亚二6-7)。因此,天主必要使他们灭国及遭受充军之苦。
在亚毛斯先知的时代,大约是公元前760-750年,以色列国已经有了专职的先知团体,就如有专职的司祭团体一样。亚毛斯不是这些专职先知团体的成员。在他被召叫为先知之前,他只是一个简朴的放羊兼修剪野无花果的工人(亚七14)。但是,既然上主拣选了他做先知,他就不得不说天主命令他说的先知话:「的确,吾主上主若不先将自己的计划启示给自己的先知,什麽也不作。狮子咆哮了,谁不害怕?吾主上主发了言,谁能不传祂的话?」(亚三7-8)
耶稣的宗徒们也带着同样的意识宣讲福音。他们被人认为是「没读过书的平常人」(宗四13);圣殿的权威人士恐吓他们,叫他们不可再因耶稣的名字向任何人发言。他们像亚毛斯先知那样回答说:「听从你们而不听从天主,在天主前是否合理,你们评断罢!因为我们不得不说我们所见所闻的事」(宗四19-20)。
在今天福音的叙述中,耶稣拣选了十二门徒,赐给他们驱魔的权能,派遣他们出外宣讲。耶稣向门徒们谈及他们可能会遭遇的失败,不受人欢迎。在实际碰到这些困难时,耶稣叫他们不要放弃,但要保持重新开始、重新寻求新机遇的心志。我们可以改述耶稣的话说:「别让失败使你们气馁,卸下你们脚上昨日失败的尘埃,重新起步吧!」(参阅:谷六11)。这确实是鼓舞和安慰人心的话语;因为,如果不把昨日失败的尘埃卸下,它就越集越厚,也越沉重,终究会把我们压倒,而后果就是沮丧和失望。那时,我们就会放弃,不再走到新的村庄,无法展开新的行程。
耶稣的话是属心的话,我们需要靠心和用心听才能明白。用我们的肉眼观看我们蒙召的使命,成功会使我们骄傲,失败会使我们颓丧;但若用相信天主的心观看,我们会看见天主始终如一的忠实与美好。对那两个垂头丧气的厄玛乌门徒,耶稣也说了:「唉!无知的人哪!为信先知们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竟是这般迟钝!」(路廿四25)。即使在我们看来是失败的使命,但天主有祂自己测量的尺度;天主在我们的失败中仍能彰显「祂恩宠的光荣」(读经二:弗一6),并完成「祂旨意的奥秘、祂在爱子内所定的计划,使天上和地上的万有,重归于基督」(弗一9,10)。的确,天主的忠实始终如一;因为天主忠实,所以我们可以开拓新的视野,重启行程,走到新的村庄。天主在我们成功时与我们同在,天主更在我们失败时与我们同在,因为天主对我们忠实到底。
十二宗徒接受了耶稣的派遣后,「就出去宣讲,劝人悔改,并驱逐了许多魔鬼,给许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们」(谷六12-13),藉此准备人们迎接耶稣亲自的到来。因此,宗徒们的使命是:宣讲悔改、驱逐魔鬼和治愈病人。换句话说,这三重使命的意义是叫人拓宽视野,消除人的不信和减轻人的痛苦。消除人的不信表示驱除一切贬低人,使人失却生命意义和丧失尊严的束缚;这是来自魔鬼的束缚,因此福音称之为「驱逐魔鬼」。给病人傅治愈的圣油表示关心病人和弱小者,安慰他们,减轻他们的痛苦;这是承受天国的准则:「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廿五40)。
在旧约圣经中,「悔改」一般上是指转过头来,回归正道。在此,为什麽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拓宽视野,向前重新启程呢?这是因为在宗徒们的时代,他们都持有一种末世观,认为世界在不久之后就要结束,那时将开始一个新的默西亚世代。因此,人们必须事先「悔改」,也就是改航换道,脱离种种旧的束缚,好使自己有能力朝向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耶稣来指引他们到达这宽敞,令人心胸舒畅的新世代。祂向人们宣讲,新世代就是天主的国度,而且它已经来到。「悔改」因此就是朝着这方向前进,努力以赴,进入天主的国。对我们而言,「悔改」因此可以理解为勇于拓宽视野,在我们的生活中给天主的恩宠留出活动的空间,在天主恩宠的助佑下放胆地重新启程。
我们的这时代仍迫切需要接受宗徒们宣讲悔改、驱逐魔鬼和治愈病人的福音,好使我们能迎接耶稣亲自的到来。让我们诚心聆听基督的福音,也让我们负起我们的使徒使命,坚毅不挠地向众人宣讲福音。 阿们。
常年期第15主日证道
Fernande Armellini神父的讲道词
马6:7-13
大家好,主日快乐。上周我们看到很了解耶稣的人没有好好接受祂时,祂很失望;甚至祂的亲戚也没有接受祂。在纳匝肋他们固守传统,他们不让自己参与耶稣所提的新世界的提议。
这也是我们神父很多次遇到的经验,当我们在团体工作时,我们期待最理想的效果,然而,很多次,我们意识到人们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不考虑我们给他们的生命提议。教理讲授者也有这样的经验。很多次,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而感到失望。耶稣有同样的经验,看祂如何回应人们的不信很重要。让祂失望的不信阻碍了祂能在葛法翁所行的奇迹,祂的讯息在那里,被人们怀着信德接受了。当圣言被接受时,总是在人们身上产生巨大的变化。
耶稣做了什么?祂没有泄气。祂离开纳匝肋,开始循行加里肋亚的各村庄宣讲福音。多少次,乍看是失败,但如果能明智地运转,后来变成良机。耶稣在纳匝肋被拒给祂在加里肋亚的各村庄宣讲造就了机会。其实,耶稣重新开始了祂的福传。
祂没有独自去做。在今天的福音中,我们得知祂被派遗那些已接受祂新世界提议的人们出去。这些人是祂的门徒。所以,不仅是祂宣讲,祂也通过门徒们宣讲。这也是我们得到的讯息,因为如果我们是基督的真门徒,我们是继续者;我们已经相信祂的新世界的计划,我们愿意也必须把它向前推动。
耶稣做了什么?首先,祂把他们召唤到身边。门徒们不一定要在祂左右,他们已经和祂很近了。召叫他们是什么意思?在 世界上宣讲祂之前先走近耶稣为今天的我们有什么讯息?只有那些和耶稣“近”的人,才能担负宣讲福音的使命;只有那些已经听收了祂的生命,已经理解祂的新生命提议和抉择的人才能担负宣讲福音的使命。门徒们必须和老师在一起不是为了理解教条,而是为了默观祂的生命,祂的人的提议,为内化祂。只有当人有了这个经验,并深深相信才能去世界上宣讲这讯息,这福音。
教理讲授者,司铎或受洗的人不是教教义的人,而是一个体现生命提议的人,他乐于展示主向他建议的选择,而且觉得需要将此告诉别人,尤其告诉和他们亲近的人。一位体现耶稣的人的提议的父亲或母亲,非常热心地告诉他们的孩子。他们想要他们的孩子们带着与他们相同的生活理念成长。所以,他们将他们已经吸收了并活出来的人的提议,即“纳匝肋人耶稣”,传达给他们的孩子。
只有那些真正和基督在一起的人才能说,就如圣若望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所说的。圣若望说:我将要说什么呢?“论到那从起初就有的生命的圣言,就是我们听见过,我们亲眼看见过,瞻仰过,以及我们亲手摸过的生命圣言。”(若一1:1)
这就是所说的“与耶稣在一起”。意思 是他们已经真的找到了。我们在祂的福音中找到了,在基督徒团体的生活中找到了。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可以去讲述我们所读的,但每个人甚至于自己也将意识到我们自己也没有完全信服。
是的,一个人仍然可以听到一点……因为这人仍主日进常或把他们的孩子送去上教理课,但这不会改变人们的心,我们将不会使他们参与基督的生命。
耶稣派遣了每个人。祂派遣了所有的门徒。这不是只预留给团体中的某些人的。觉得没有需要和别人分享他们收到的礼物的门徒,他们可能还没有相信他们所有的生命经验。在找到基督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找到最宝贵的财富,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
祂派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为什么两个两个地?两个两个地出去是犹太人的传统。
第一次提及两个两个地出去,按照《申命纪》所说,这样他们的证词是真实的。他们叙述他们的经验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他们所说的。其实,我们将看到从开始宗徒们如何两个两个地出去。所以,伯多禄和若望去圣殿,看到瘸腿的人。他们是两个人,他们没有单独去。
所以,当团体挑选应该去罗马帝国宣讲默西亚的门徒时,团体选择了保禄和巴尔纳伯,然后马尔谷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之后,巴尔纳伯将和马尔谷,保禄和息耳瓦诺,保禄和弟茂德,总是两个。
耶稣说他们应该两个两个地出去的深刻原因,不是因为那样宣讲将更有效,会更有成果——这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门徒属于一个团体;不是一个“个体”,去宣讲的是一个团体。基督和祂的讯息。临在于团体中,并在团体中被生活出来。是团体在行动。
宣讲是一个教会的行动。宣讲者永远是一个团体的部分和表达,与整个教会共融相通。关于我们“是教会”这一事实我想要说一句话。教会不是由一群因为喜欢和彼此在一起的朋友聚起来形成的团体。不是的。教会是一个弟兄姐妹的团体。朋友是选择的结果,但弟兄姐妹是带着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来的。教会团体因爱而凝聚在一起,基督已经作证并传达给我们的爱。这是超越所有障碍的无条件的爱。
记得保禄在致迦拉达人书中说:“不再分犹太人或希腊人,奴隶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迦3:28)基督徒不属于在一起的朋友协会,因为他们喜欢彼此。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被无分别地接受的团体不容易。要成为可信靠的人,必须要成为团体的一员。基督宗教与印度教或佛教,有很大的区别。那些宗教提议的理想是,实现自我解脱、灵性完美、内在平衡、自我净化。这些目标也可以在那些独自修行的人身上达成。基督宗教不是的。
基督徒不是生活在隐居中,基督徒只能生活在团体中。成为团体,至少需要两个人。所以,这种耶稣所派遣的团体。然后耶稣“赐给权柄”。在福音中唯一一次提到耶稣赐给祂的门徒权柄就在这里。这是什么权柄?当我们想到“权柄”,我们立刻会想到权威,可以强加自己意愿的权力,能发命令。不是的。
耶稣给的权柄,“exusia”在希腊文中与邪魔有关。耶稣没有给另外一种权柄。记得在玛窦福音的末尾,在最后一章,在赐给祂的门徒权柄之前,耶稣说:“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给了我。”(玛28:18)祂也赐给门徒们同样的权柄。
这是什么样的权柄?记我们当心:这不是邪魔想要给耶稣的权柄——统治的权柄,成为大的。这不是权柄。而是奴隶:成为自己的激情和骄傲的奴隶。
耶稣给祂的门徒一个权柄:驱魔。我们必须知道如何行使我们有的权柄。不是通过魔法或半奇幻的模式。不是的。
我们必须驱除不洁之神,其在圣经语言中意思是,相反生命的一切。天主是纯洁的,因为祂是生命。在没有生命的地方就是不洁。这不洁,这非生命,是由非人化的负面力量造成的。这讯息为我们很适用,因为我们忘记我们有驱除一切非人化的权柄。我们害怕邪恶,邪恶的力量可能会赢。
从人的观点来看,这些力量占优势,因为我们的本能不会让我们为他人着想,不会让我们克已,而让我们做相反的。去爱和宽恕敌人不是自发的;自发去做的事是相反的。
在《罗马书》第七章中,保禄间接提到这非人化的负面力量,它使我们远离真正的人;它使我们回归到原始人。保禄说:“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但我所不愿意的,我若去作,那么已不是我作那事,而是在我内的罪恶。”(罗7:19-20)
保禄说:“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这是耶稣给的力量和权柄。是祂的圣神——那圣神给我可能性,给我们驱逐所有恶魔的能力。这恶魔是使我们没有人性的负面力量。
所以,你们必须有信心。如果你们不相信临在于我们宣讲的圣言中的力量,你们将不会行动去宣讲福音。我们不能退缩,让旧世界继续它的轨迹。
现在耶稣解释祂的门徒该如何做:“祂又吩咐他们,在路上除了一根手杖外什么都不要带,不要带食物,不要带口袋,腰袋也不例外要带钱,只穿凉鞋,不要穿两件内衣。”
门徒和耶稣一起生活过。他们已经领受了驱逐魔鬼的权柄,现在他们被派遣。在派遣他们之前,耶稣给他们这些吩咐。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耶稣发命令;用了动词“paranguelo”这是祂唯一发命令的一次,说明很重要。
宣讲必须由以某种方式生活的人来做。让我们解释一下。
耶稣所命令的,为宗徒们所说的,是为了让我们遵循,因为也是给我们的命令。
“祂又吩咐他们,在路上除了一根手杖外什么都不要带”。在路上=希腊文中的“hodos”在福音中代表行为像门徒。基督徒的一种称谓就是“旅行者”……那些旅行的人……在路上。在路上如何表现,即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步伐中,在跟随基督的路上,第一:手杖。
他们可以带手杖。注意到福音作者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耶稣的命令。他们用了相同的图像,但却有不同的目标。比如,在这种情况,玛窦说他们甚至连手杖也不可以带,因为那是穷人的武器。玛窦比其他人更强调非暴力,这必须是门徒的特征之一。只有在玛窦福音中提到,在橄榄园中,耶稣对伯多禄说:“把你的剑收回去!凡动剑的,必死在剑下!”(玛26:52)
一个新世界不是以暴力建成的。因此,他把这句话放在耶稣的口中。甚至连手杖也不带,所以,没有任何武器,在凡是要去宣讲和平福音的门徒身上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暴力。
马尔谷为什么说可以带手杖?因为它在圣经中有一个特别的含量义。在旧约中,这是天主给梅瑟和亚郎力量去解放人民的标记。这是天主给祂的使者力量的标记。
所以当梅瑟用他的手杖接触海,海水就被分开。所以,它是控制海的力量。还有,当他用手杖击打磐石,就有水流出来。这是门徒们手上的奇异力量的图像。门徒们必须意识到这种力量。
门徒手中的手杖,这力量是什么?那是福音的话,具有奇能的;或者祂像一把剑可以到达人心,不会让人无动于衷。祂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安。这是改变人的力量;可以征服邪恶的力量。
然后提到可以带什么。耶稣用了反论,自然不用按字面意思来理解,但也不能削减其意,因为如果那样,讯息就会被贬低,它的挑衅性的讯息就是被剥去。
这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们知道世俗世界对教会的财富、庞大结构……有多少批判。所以,这里讯息的可靠性就要展开了。
因此,耶稣谈到门徒必须以某种方式来生活。即必须不依恋世物。基督徒感谢造物主创造了一个世界,如果人们能按照天主的计划使用万物就能幸福地生活。但世物不能被绝对化,否则,人们就会对他们的天命失去洞见。
你们必须让受造物自由生长。门徒蒙召去作证的信息重点是人生命的最后天命。一个超越此生的生命。人生旅程的终点,是人有永恒的生命。但如果应该为永生作证的门徒,缩回到这个世界的实相中,囤积、激增财富,为能总是拥有更多,门徒如何能够宣讲“超然”?这不是说物质的东西不重要,但我们需要往更远处看。
门徒知道他必须走更远。所以,像一个估沙漠中行走的人,他不会在那里建一所房子,似乎它要永远留在那里。不是的,我们是旅行者。一个传教士的生活方式,和基督的一样。只有不依恋物质,就如耶稣所做的,门徒才能成为明显的自由宣言者。其实,我们记得第一批门徒是如何做的。当伯多禄和若望去圣殿里,遇到那个求施舍的瘫子时,伯多禄说:“银子和金子,我没有;但我把所有的给你。”(宗3:6)是圣言让他能走路。
或保禄在Mileto所作的著名演讲,他说:“我没有贪图过任何人的金银或衣服。你们自己知道:这双手供应了我,和同我一起的人的需要。”(宗20:33-34)这是一双结茧的手,因为他们工作不是为了聚敛而是为了生活。只为人的天命作证的生活。
保禄在演讲的结尾用了主的一句话,这话不在福音中,但幸运的是,保禄提到了它:“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宗20:35)这是要求门徒的不依恋。
所以,耶稣说,你们不应该携带囤积的财富。然后,“不要带食物,不要带口袋。”门徒不能带食物,因为基督徒向上主求日用粮,不是囤积的饼。这是在声明为人的生命不是必需的世物。必须奉献给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所以,口袋中什么都不带。
耶稣的条件是似非而是的,但让我们尽量不要削弱其含义。然后,“腰带也不要带钱。”
这里有一点很意思,因为说“钱”用的是名词“halcos”意思是“铜”。铜是用来造钱币的金属。然后,门徒们甚至不应该带钱币。不带昂贵的金币,甚至连铜钱也不能带。基督徒带的是另一个宝贝,即基督。
为了过一个体面像人的生活而使用世界的财物,但不是为了囤积。囤积使人变得没有人性,使他对自己的天命失去洞见。
然后,“只穿凉鞋。”指的是穿着方式。路加甚至禁止穿凉鞋,因为他坚持完全地舍弃。所以,为什么马尔谷说他们可以穿凉鞋呢?因为在福音成书的罗马,人们不光脚走路。在以色列,人们光脚走路。
在罗马,乞丐和奴隶光脚。门徒们不是乞丐,更不是奴隶。他们是自由人,所以,他们在社会上应该穿着像个自由人。他们舍弃世物,但却庆祝他们的自由。他们是有尊严地生活的公民。
然后:“不要穿两件内衣(束腰上衣)”。即只为旅行准备必需品。换句话说,只带绝对必需品:不要穿两件内衣,只穿一件。这里我们有另一个象征性的含义,因为内衣象征性地表明一个人的外表。所以,你的衣服,正如人们看到的,就是你的生活。
这里,记住基督徒必须只能有一件内衣,即在洗礼时所接受的衣服:穿上基督。祂的生命必须是显而易见的;就如一件内衣是可见的,纳匝肋人耶稣也必须被人看见。
保禄在致罗马人书中说:“穿上主耶稣基督。”(罗13:14)所以,不可狂宴豪饮,不可淫乱放荡,不可争斗嫉妒……不可以。
基督徒不能穿着基督的内衣而披着肮脏的外衣。还有致迦拉达人书:“……他们已穿上基督”(迦3:27)。在致厄弗所人书中说:“穿上新人……所以,你们应该戒绝谎言,彼此应该说实话。”(弗4:24-25)还有致哥罗森人书中讲的很美:“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哥3:12)这是基督徒必须有的唯一内衣。不是双重人格,不是两种生活方式……
在教堂一种,在工作时是另一件长袍,或在专业上……或妥协。不行。基督徒必须只有一件内衣,通过我们的生活彰显纳匝肋人耶稣。
接下来是宣讲。他们被派遣,耶稣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让我们看看当他们宣讲地发生了什么。他们可能被接受或被拒绝。他们应该如何做?
祂又说:“你们无论进了哪一家,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个地方。但是如果哪里不愿意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就离开那里,跺掉脚上的尘土,作为反对他们的凭证。”他们便出去宣讲,叫人悔改,驱除了很多魔鬼,给许多病人傅油,治愈了他们。
耶稣时代的拉比不出去宣讲他们的教义。他们期待门徒们去他们家。但耶稣派遣祂的门徒出去寻找生活中的人们。
祂说:“你们无论进了哪一家……”这“家”不仅是物质的家,也是进入一个人的内在,进入他们最深的关注……这就是进家。对进入一家的图像中了一句:“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地方”。即不要从一家搬到另一家……住在那里宣讲讯息。
耶稣为什么说不要从一家搬到另一家?这是关于接受使者。那些意识到门徒们所带财富的人,接受宗徒并款待他们。他们为他提供生活所需。耶稣让他们住在那里,不要换地方。
为什么?很容易想像第一家的执行是靠运气,不是最好的。但是后来,当门徒开始受到尊敬,被欣赏,可能被敬畏,他去了更好的一家,然后他们给他提供另一个家,如果门徒从一家到另一家,他失去了可靠性。到最后,他选择是舒适。不可以。门徒是行者,他要去宣讲祂的讯息而不依附于这些短暂的实相。门徒必须为简朴生活作证:头脑清醒,远离任何奢侈的炫耀。因为使命的可信性濒临险境……耶稣说。
然后,非常信任款待。耶稣告诉他们门徒不会缺少生活所需,但他必须抵制诱惑,不因他所宣讲的使命而变得富有。这是可以唤醒的同理心,当然,肯定有人怀着一颗开放纯洁的心接受天国的财富。门徒们可能会被接受或拒绝。
耶稣考虑到这第二个可能性,告诉门徒该如何做。“但是如果哪里不愿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就离开那里,跺掉脚上的尘土,作为反对他们的凭证。”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虔诚的犹太人从外邦人的地方经过到自由之地——以色列圣地时所做的动作。他们跺掉尘土,因为甚至尘土不该进入圣地。耶稣用这个图像,但重要的是祂不是说你们必须跺掉尘土“反对”他们,而是代表他们作证。
耶稣是什么意思?耶稣想让门徒成为一个尊重人们选择的人。如果有人不愿意接受福音,不能强加,你不应该过分坚持,因为可能会起反作用,惹恼人并把他们推得离信仰更远。真正的宗徒非常留心永远不要违反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中,主的提议才能被接受。
所以,他们不可以是狂信者或不容忍的人。真信仰不是靠喊的。我们必须学会确信地以平静低沉的声音讲话,并以我们的生活作见证。首先,如果我们表明我们信服我们要宣讲的,我们将更有说服力。
他们被派遣去宣告一份邀请,一个生命的提议,一份对爱的追寻。不是为了进入一场思想战争。跺掉鞋上的尘土,可能有另外的意思。当福音信息一经传扬出去,人就与许多人相联系,与许多想法不同的人相遇,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
诱惑就是让你自己被包围在一种流行的思维中,大家都这样想,都这样做……不可避免有尘土留在我们的头脑里和心目中。所以,我们必须和主,和福音重新连接,这尘土必须从我们的生命中跺掉,让我们的生命归回纯净的讯息中。
其实,福音说门徒们离开去完成耶稣给他们的使命,他们获得了预期效果,因为他们从主领受的力量是有效的。
今天福音的讯息让我们想想如何介绍我们自己,如何应对接受或拒绝。这些是为今日门徒的现行的讯息。
祝大家主日好,并过好新的一周。
本文已有46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