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0日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证道-天主教星的家园 
2023年9月10日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证道
佚名 网络收集 阅读:1138次 2023-09-05

规谏、宽恕,与祈祷

 

房志荣神父 

是耶稣会士

默想:

今天的福音选读,玛十八15-20,有三个主题:彼此规谏,15-17;互相宽恕,18;共同祈祷,19-20。《新约圣经乐仁译本》译文如下:「15如果你的兄弟得罪了你,在只有你和他一起时,指出他的过失。如果他肯听你,你便将你的弟兄赢回来了。16如果他不听,你便带一两个人同去,使任何事,凭两三个人的口供可以确定。17如果他不听他们,应向教会报告。如果他不听教会,就把他当作外邦人,或税务员看待。18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在地上捆绑的,在天上也要被捆绑;你们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必得释放。19我再次实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祈求,无论求什么,我在天的父一定会给你们实现。20因为哪里有两三个人因我的名相聚,我就在他们中间。」

 

玛窦福音第18章,报导耶稣细说基督徒的团体生活应该是怎样的。今天所读的三个主题之前,另有三个主题:谁是最大的,1-5;与罪恶誓不两立,6-9;寻找迷失的羊,10-14。在今天的三个主题后,有一大段关于宽恕之道的发挥:两个欠债人的比喻,21-35。这样去体验玛窦福音第18章,会发觉这一章,确实是一部基督徒团体生活的宝鉴,果真努力遵从实行,可以日益呈现出基督徒的真面貌。有关今天的福音,《新约圣经乐仁译本》的批注大意是说,基督徒团体应该和平相处,不该有冲突,冲突发生了,即刻寻求修好。如果有人拒绝修好,他虽留在团体里,也是个陌生人;如果他不改初衷,团体负责人可将他开除(参阅格前五5-6)。

 

这种宽恕和修好的训诲,在团体祈祷中可以得到完满。一个祈祷的团体能体验到耶稣的临在(参阅二十八20),不过,同时他们也需要拥有耶稣在天主经里所要求的态度,并实践主祷文所列出的条件:荣耀主名,天国来临,主旨承行。值得注意的是,主耶稣把兄弟姊妹间,必须彼此规谏劝勉,说得这样具体而有层次:先单独二人,再找一两个人同去,最后才去找教会。至于18节中所许的捆绑和释放,是把十六19中耶稣向伯铎所许诺的,用在所有的基督徒身上,说明我们的彼此宽恕,与天主宽恕我们是分不开的。最后,19-20节中说,两个人,或两三个人,同心合意祈求,或因主的名相聚,天父将俯允,耶稣将亲临等,都是一些十分宽慰人心的话和许诺。我们明白耶稣的信实,深深信以为真。

 

读经一,则三三7-9,是厄则克耳先知书第三部分的三节,选为今天的读经,只为与福音中的第一主题「规谏人民」配合。则1-24章是第一部分,有宣告以色列国家毁灭的言论;25-32章是第二部分,预言列国的灭亡;第三部分又分二单元:重建以色列:33-39,及有关新圣殿的神视:40-48章。今天读的三节是在「重建以色列」单元的开始,说明先知以天主传给他的话去规谏恶人的重责大任:「7至于你,人子,我已安置你做以色列的哨兵。你听见我的话,你必须警告他们。8当你对恶人说:『恶人呀,你必要丧亡。』时,你如果没有忠告那恶人,要他离开他的恶行,那么他将因他的罪受死,而我也要向你追讨他的血债。9如果你警告过这恶人,要他改正恶行,他却不肯改过,那么他会因自己的罪丧亡,但你无须承担什么。」(《牧灵圣经》译文和注释)主耶稣告诫基督徒之间须互相规劝,有先知的这番话在前,当然更突显其重要性和亲切感。

 

读经二,罗十三8-10:「8总不可亏欠人什么。你们彼此亏欠的,只是相亲相爱;因为那爱别人的,就满全了法律。9其实,『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和其它一切诫命,都包括在这句话里:『爱人如己』。19有爱德,就不会损害别人,所以,爱德满全了所有的法律。」(《新约圣经乐仁译本》)上主日读经二、罗十二1-2中,保禄劝罗马信友要把自己献给天主,作为鲜活的祭品,本主日,罗十三8-10,则劝告他们,要彼此相亲相爱。罗马书第十三章分二部分,1-10讲「服从首长」,是主要章旨,余下的11-14讲「基督将会再来」。

 

今天读经二省去的第7节,可作为前6节的纲要,和8-10节的导言,不妨在此补读:「各人所应得的,你们都要付清:应向谁缴税,就向谁缴税;应向谁纳粮,就向谁纳粮;谁应受敬畏,就敬畏谁;谁应受尊敬,就尊敬谁。」然后就是今天读的8-10三节。这些话清晰明朗,不须解释。不过,略知这些规劝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的理解。

 

「本书信写成之时(公元5758年),正是尼罗皇帝统治时期(54-68年),基督徒受到残酷迫害。伯铎和保禄可能是在这段时期殉道。无论如何,保禄认为一切权柄都是合法且尊贵的。因此,基督徒必须是好公民。保禄的劝告看似天真,其实大有道理,就是不可把政治与宗教混在一起。一方面,基督徒能生活在任何政权之下,只要那是合法和公义的政权,不论它是否接受基督信仰;另一方面,一个信奉基督信仰的政权,不该歧视非基督徒公民。保禄把各种具体的公民责任,例如,纳税、缴交差饷、尊重众人等等,当作对待一切人如兄弟姊妹的爱德行为。保禄不愿基督徒在任何事互相亏欠;我们难以偿还的债,只是不够相爱。爱邻人的人永远是一个完美的公民(8-10)。」(《新约圣经乐仁译本》)

 

以上这段批注,把今天读经二的三节经句,放在历史的脉络里,让我们看出保禄给罗马信徒的规劝,讲的道理,多么配合当时当地的需要。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如何在日常生活里,实践这些永远有效的金科玉律。

反省与行动:

1. 我容易宽恕别人吗?有什么阻碍我宽恕吗?

2. 我曾经规劝过别人吗?面对别人的冒犯或错误,我勇于规劝吗?

3. 我常在弟兄姊妹的共融祈祷中,感受主耶稣的临在和天父的俯允吗?

祷文:

请为基督徒祈祷。主基督教导我们,要彼此宽恕,互相规劝,同心合意的祈祷。祈求仁慈的天父恩赐天主子民,能相亲相爱,彼此劝勉,合一共融,一起拓展基督的教会,活出喜乐的见证。

 

 

教会团体之互助

 

 张春申神父       (玛十八15~20

耶稣基督的使命是宣讲天主的国的临近。所谓天国临近,是天主救人的计划,因了耶稣的宣讲,所行的奇迹,以及最后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与死后复活,完全实现在人间。天主是爱人的天主,常与人在一起;天主是怜悯人的天主,常关怀人的痛苦;天主是宽赦人的天主,常准备与人和好;天主是行动的天主,常鼓励人革新,建立一个更好的将来。耶稣宣讲天国临近,要求人类相信祂的天父,正在人间实现自己的关怀、怜悯、宽赦,常常同人在一起。

 

   教会是相信耶稣基督与跟随耶稣基督的团体,是一个经验到耶稣所讲的天国已经来临,因而在基督内合而为一的团体。因此,教会有一个使命,向世界证明天主的国已经临近了。教会怎样证明呢?在今天也许最有效的证明,便是在团体生活中,借着彼此相爱、怜悯、宽赦,互相合作,为社会与国家贡献力量,表示天主通过教友的生活,实在来到人间了。

 

   今天的福音中,耶稣正教导我们在教会团体里,怎样彼此相处,为证明祂自己常在团体中将天国的喜讯实现出来。为什么弟兄得罪了我,我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去对付他呢?为什么我不按照有些人的见解,变本加厉地去斗倒他呢?因为耶稣告诉我,我和弟兄,和人类都是同一天父的子女,大家应该合而为一,成为一个教会团体,彼此是手足,所以虽然弟兄得罪我,我去规劝他,希望我们能够和好如初,向人证明我们是同一天父的子女。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便是向人证明天主的国,天主的爱邻近在我们中间。恐怕有人会说,这样做不是太吃亏了吗?其实不,非但不吃亏,而且得到更多,因为我得到的不是一些小小的利益,而是一个弟兄,因而教会团体更是进步。

 

   耶稣还继续把教会团体中彼此和好的道理发挥下去。有时祂要两个或三个见证人,一起去谋求和好。为什么呢?因为祂自己说,哪里有二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这表示如果在教会团体中,二、三个证人,为了实行耶稣的命令,而一起行动,那么耶稣基督自己,将亲自在他们中间。这是耶稣的许诺,我们必须坚信。耶稣常常在教会团体中,我们因祂聚合在一起,不但彼此因而合为一体,同时也向世界证明,天父借着基督把教友联合起来。

 

   当然我们也知道有时会发生不幸的事,有些教友非但拒绝二、三个弟兄的劝诫,甚至连教会也不听从。他们不愿同教会中的弟兄姊妹合而为一;他们不愿服从教会中耶稣基督指定的代表,那么他们应当再次听听耶稣的训诫,离开教会团体虽然是地上的事,可是会受到天上的、也就是天父的裁判。不过天主圣父是仁慈怜悯的,祂是浪子比喻中的父亲,一定还借着基督的圣宠,继续召叫他们悔改。我们当然也继续为他们祈祷。

 

   总而言之,今天的福音,耶稣教训我们要合成一个教会团体,证明天主的国已经来到我们中间。更具体的事,便是通过我们彼此规劝,彼此相合,证明耶稣基督确是生活在我们中间。

反省与行动:

1. 天父喜欢基督建立的教会团结合一。在这使命上,我努力多少?付出多少?

2. 我能爱人、怜悯、宽恕、与人合作、为社会国家贡献自己,好让人能透过我的见证,经验到天父和基督吗?

3. 我常悔改,放下私意,以求承行主旨,完成使命吗?

祷文:

请为天主子民祈祷。耶稣基督教导在祂内团结合一的教会,要彼此规劝、接纳,并同心合意地祈祷。祈求仁慈的天主恩赐每一位天主子民,能借着彼此相爱、怜悯、宽赦、合作、共同祈祷,为社会与国家贡献力量,证明天主的国已经临近了。

 

 

请规劝我!

 

薛恩博枢机  

丁颖达教授 

 

默想: 玛窦福音 十八15~20

你应不应该出面干涉呢?你应不应该向别人指出他们的过错呢?你是不是应该先痛自创艾、抚躬自问呢?今天的福音讲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别人的过错。耶稣给了门徒们几条十分实际的解决冲突的规则,它们直到现在还是相当适用。只要人会犯错误,世界上就永远存在着过错。

 

耶稣讲的是犯罪。因此祂所意指的,不是无心之过和弱点,而是冒犯天主的诫命,违反良善和公义。祂说的是会带来巨大伤害的危险行为。我应不应该在一边袖手旁观,漠视有人在道德上犯罪,危害到自己和周围其它人呢?然而,话又要说回来,我算老几?我凭甚么去判断他人的行为呢?耶稣不是说:「你们不要判断人,免得你们受判断」(玛七1)吗?

 

不,我们不应该判断或谴责人;却应该规劝他们。并且不是在大庭广众前,而是当面地、隐密地去做,这样不会让人坍台,也不会让他因?被别人发现而不得不自卫。而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把那人的过错拿出来跟所有的人讲,独缺跟当事者本人讲。这种「背后诽谤」的嚼舌行为,几乎成为举国上下民众的娱乐。当事者常常变成最后一个查觉到,自己是众矢之的的消遣对象。

 

我们可以谈话,但不是谈论过错,而是与犯错的人谈话。那需要勇气、率真、和充满真诚兄弟之爱的援助。在众人面前,我们有必要替我们的近人保守秘密,掩盖他们的过错。要是跟他单独相处的话,我们就应该把他的过错拿出来讨论。说他人闲话不慈悲;私下规劝才是慈悲之举。如果秘密讨论获得成功的话,就是兄弟之爱的胜利;那人能修正他的生活,而且不会当众丢脸。

 

如果不成功的话,带上一个或两个其它人,大家一起跟犯错的那位开诚布公地讨论。如果还不行的话,那么也许有必要让会众、让教会与那弟兄、或姊妹分道扬镳。因为耶稣授予教会「捆绑和释放」的职责。

 

当教会真的这样做的时候,就有人会责难教会不够慈悲,排除异己。不过,听任那人犯错,不指出他继续犯错的危险,就是更慈悲的做法吗?当别人勇敢地、仁慈地、直截了当地规劝我们,而不在我们背后窃窃私议时,我们不该感谢他们吗?

 

有时,一个看似严厉的措置、一个痛苦的分离,远比视而不见、让他为所欲为这种看似仁慈的做法,更能让他觉醒、助他重回羊栈。

 

  如果有勇气在兄弟般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互相指出对方过错的话,耶稣在福音中所讲的同心合意就能发扬光大。当这种和谐存在时,团体祈祷也能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帮助。我们以互助、有耐心、充满爱的方式去认识自己的过错,并且加以纠正,没有比这更能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天主居住在这样的团体里;耶稣就在我们当中。

反省与实践:

1. 今天的福音,耶稣所意指的不是无心之过和弱点,而是冒犯天主的诫命,违反良善和公义。当我们发现兄弟姐妹们冒犯天主的诫命,违反良善和公义时,我们该如何做?

2. 只要人会犯错误,世界上就永远存在着过错。如果别人得罪了我们时,我们如何在爱德内正确地处理别人的过错?

3. 在充满爱的团体里,耶稣就在我们当中。当我们有过犯时,能否以互助、有耐心、充满爱的方式去认识自己的过错,并且加以纠正?

信友祷文:

1. 请为教会的福传工作祈祷。祈求天主降福祂所建立的教会,感化蒙天主恩惠的弟兄姐妹们彼此合一与扶持,效法外邦使徒圣保禄努力向外福传,好使天主神圣的光辉能够借着教会,在地上获得世人的尊崇。

2. 请为每个人行善所需的恩宠祈祷。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有: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的情况发生。祈求天主圣化我们每一个人,赏赐我们行善所需的恩宠,使我们的作为常能遵行天主的圣意。

 

 

水泥地上的脚印

 

天国驿站

蔡惠民神父

  

有一个小男孩兴奋的跑来跑去,完全忘记邻居的水泥车道是新铺的,一不小心,他一脚踏在还没有干的水泥上。小男孩心里很害怕,因为平整漂亮的水泥地,已印上一个清晰的脚印。他心里想,幸好没有人发现他犯了这个错,只要不讲出来,是没有人会怪他的。他回到家里把鞋子冲洗干净,在门前的阶梯上静坐了一会儿,一直觉得心里不安,终于决定告诉他的邻居伯伯:「很对不起,刚才我误踩在你们的新水泥地上。」邻居伯伯随着孩子走到现场观察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孩子,很高兴我还能够修补它。假如你不马上告诉我,等水泥干掉以后,这些脚印就无法修补了。」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

 

教会是一个由人组成的属灵团体,成员间彼此的关系,就是天人关系的写照。无论是修会团体、堂区组织、善会小组,甚至公教家庭,团体的和谐就是信仰深度的指标。那里有沟通、信任与宽恕,信仰的幅度便会自然浮现与发展;相反,那里有猜疑、嫉妒与仇恨,纵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谈不上是团体。

 

圣女大德兰素以深遂的默观经验见称,但她始终认为,团体中的人际关系,比祈祷中的神秘经验,更能真实显示一个人与天主的交往。创办了信和光团体,专注关怀智障人士的温立光也有同感,根据他的经验,与一个同工相处合作,远较服务一个陌生的智障人士吃力,当中付出的爱德和谦逊也来得多。

 

保禄致书给罗马人的团体时,也提醒他们爱不是抽象的,爱的满全就是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法律所禁止的奸淫、杀人、偷盗、贪恋,归根究底,不外乎是自我中心的作遂。所以,保禄说:「除了彼此相爱外,你们不可再欠人什么,因为谁爱别人,就满全了法律。」(罗13:8

 

为达致一个和谐的团体生活,玛窦福音提出了一些实际的指引:「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独处的时候,规劝他……他如果不听,你就另带上一个或两个人,为叫任何事情,凭两个或三个见证人的口供,得以成立。」(玛18:15-16)如果冲突仍无法解决,才诉诸于整个团体的讼裁。假若尽了一切的努力,仍没有回旋的余地,彼此割席应该是最后的解决办法。

 

玛窦的指引看似简单,但实行起来却不容易,当人与人的关系出现裂痕时,通常我们的态度是客气、否认、逃避,很少人能够拿出勇气,冷静面对问题。不过,逃避不等于问题可以慢慢化解。如果勉强压抑下去,就好像一个不断加温的气压,总有一天会压奈不住,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出来,烙下不易治疗的创伤。同样,有人受不了压力,四处找人倾诉,唯独无勇气面对当事人,结果闲言四起,不独无助冲突的化解,反而使双方冰冷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不少信仰团体的兴衰,其实很在乎团体成员,是否有勇气冷静处理人际的冲突。事实上,充满怨恨与不和的团体,比愿意私下面谈和解的团体更容易走上未路。

 

冲突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的出现。人不愿意面对,因为自知无法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自己也无意作出任何让步或妥协。与其是面面相腼,倒不如避之则吉。不过,信仰团体的建立不在于划一性,而在于在基督内的合一性。团体中有别于自己的观点,有别于自己的看法,正是天主召唤我们开放自己,超越自我的邀请。如果团体中没有这份和而不同的和谐,何来一份真实的天人交往。

 

或许现在我们会更明白玛窦所说的:「凡你们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8:18)人在团体中的关系,就是天人关系的反映。人间的束缚与释放,就是天上的束缚与释放。

 

当下我们正面对一些团体的冲突吗?今天的福音告诉我们,事情其实还有回旋的空间,只要我们拿出勇气,冷静面对,没有冲突是解决不来的。趁着水泥地上的脚印仍未干掉,让自己的心灵从这些束缚中得到真正的释放罢!

 

 

化解冲突的启示

 

和平纶音 

吴智勋神父

 337-9 138-10 1815-20 

 

玛窦福音讲论教会,比其它三部福音详尽。今日的福音可从教会的角度去看。玛窦福音编写时,大概是耶稣复活后几十年的事。教友人数多了,教会也复杂起来,而且人多很易发生磨擦。如果连两大宗徒伯多禄和保禄也会意见不合,保禄甚至出口指斥,何况其它教友?今日的福音把基督徒团体发生争执时的具体解决办法列出来:

 

(1)单独与对方接触:当教会内的兄弟与你发生争执,你经过反省仍觉得错在对方,耶稣建议你单独与他接触,好能纠正他,而不应公开指责对方。人是要面子的,公开指责会损害对方的尊严。我们纠正别人,主要不是为证明自己是对的,而是希望他能改变,好能「赚得一个兄弟」。公开指责可能迫使他认错,但关系从此破坏,到头来是「失去一个兄弟」。

 

(2)带一两个兄弟同去与对方洽谈:这个方法一方面很合乎犹太人的法律,即在两三个证人前,证供便可成立,并无冤枉对方之嫌;另一方面亦合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心理要求。因为争执过后,彼此不免心存芥蒂;如果有一两位保持中立、有声望、受人尊敬的人作缓冲,会令双方较易重新开放自己,达致修和。

 

(3)请求教会帮助修和:当两三个人劝解也不成功,则可以将事件交给一个权威性的团体——教会当局来处理。教会作为一个信仰团体,与一般纯法律性的机构,只凭法律来判断截然不同。教会在判断的时候,除了呼求圣神启示外,还用祈祷、用爱心去分辨。纯用法律可能失诸冷酷无情,未能将慈悲放在公义之上。每个教区都设有调解仲裁小组,帮助教内人士处理纷争,就是从今日福音取得启示。

 

(4)如果连教会的调停也不听,则把他们当作外邦人或税吏:外邦人或税吏是犹太人认为不洁的人,是罪人,故此不相往来。应用于现代社会,有开除教籍之意。但开除教籍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有关人士悔过,好能重回教会大家庭的怀抱。不过这种解释似有贬低外邦人及税吏之意,与耶稣平时和外邦人及税吏交往不合。这里的意思可以是:假如连教会的调停也不听,不要失望,一如耶稣对外邦人及税吏没有失望一样。对这些人要采取特别措施,要有耐心,并且同心合意去为他们祈祷,天父会成全这些人的祷告。

 

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愈是投身教会,便愈多机会和教会内的兄弟姊妹磨擦。采取「保持距离,以策安全」的做法是很消极的。在服务期间碰到钉子便立刻抽身离开,可能是魔鬼最想见到的结果。现代都市生活繁忙,愿意在堂区服务的,基本上对教会有一份爱心。只要常记着人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对事物的了解也是有限的,故此需要彼此互谅互让。倘若冲突仍不幸发生了,尝试以今日福音启示的精神去处理它。

反省与实践

1. 在这个世界上你我都是罪人,发生磨擦在所难免,我们是用祈祷、以爱心来化解冲突,还是为了面子迫使他人认错?天主怎样宽恕、怜悯我们,我们也以同样的恩宠对待他人。

2. 所谓「忠言逆耳」,我们往往对于在爱里说诚实话的人耿耿于怀,却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陷入泥沼。「不要像在默黎巴那样心硬」,现在就听从天主的声音,让祂以真理来圣化我们。

信友祷词

1. 请为众教会祈祷。愿天主圣化祂所建立的教会,让所有蒙天主恩惠的弟兄姐妹能彼此合一与扶持,好使天主神圣的光辉能够借着教会,在地上获得世人的尊崇。

2. 请为准备入学的新生们祈祷。求天主帮助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充满爱心与专业的教学方式下成长茁壮,使他们日后能后造福人群、回馈社会。

 

 

要在你和他独处的时候,规劝他

 

道亦有道

阎德龙神父

 

小时候,我曾念过这样的一首打油诗「不会做,学做;学会做,快做;做不妥,改良做;做不好,练习做。」有一回,圣堂装修,一位师傅来到圣堂,为告解亭贴上胶片,不知甚么原因,那胶片贴上后不久竟掉了下来。那师傅于是再在胶片上涂上强力胶,并着我上前帮忙,叫我用手「按」着胶片,瞬即我发觉有点不妥,因为我的手指被强力胶的黏力黏在胶片上。我立刻走开,赶忙用水冲洗手指,幸好情况没有大碍。从中,我发现正如打油诗中:学做和立即做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们不是凡事都会做,理应虚心学习,加以掌握。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见到周遭有弟兄姊妹处理某些事情不妥当时,我们可能说:「算了吧!」或「迟些再算吧!」但结果后来把整件事情忘记了。有些事情若不及时提点,事后才处理可能已来不及,对方也可能不知自己做错了甚么。耶稣在福音中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独处的时候,规劝他;……」(玛1815),我们有责任对亲人、朋友,甚至教会的兄弟姊妹作出规劝。不过,规劝时要用恰当的态度和方法。

 

我经常在公众地方见到有些人高声指出别人的错误,又或提醒别人要注意甚么,每令对方尴尬非常。另外,一些家长在子女「扭计」的时候,实时在商场、街道等公众地方打骂子女,由于孩子也有自尊,可能会对着干,令双方争持不下。耶稣的忠告为我们可谓当头棒喝。做父母自然需要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应告知子女他/她的行为并不恰当,由于处身公众地方,适宜回家后才与他/她解释和规劝。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配合,才能令规劝产生果效。试问:人谁无过,我们经常以手指指着对方,数算对方,可别忘记仍有四只手指指向自己,我们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有人做错,要做的不是指责或计较,而是作出承担,鼓励对方自我纠正。正如圣保禄宗徒提醒我们:「除了彼此相爱外,你们不可再欠人甚么,因为谁爱别人,就满全了法律。」(罗138)另外耶稣说:「若你们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无论为甚么事祈祷,我在天之父,必要给他们成就。」(玛1819)当我们本着爱心,用合宜的方法作出提点,帮助他人,才算是同心合意。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上主自会祝福,作出安排。

 

另外「不会做,学做;学会做,快做。」在福传年期间,我诚邀大家每周在弥撒中就所聆听的三篇圣言,从中拣选一句圣言背诵,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如果我们常将上主的说话放在心里,我们便不会任意妄为。如果我们从前不会反思圣言,现在便要学习反思,学会反思,并在生活中实践圣言。

 

今日三篇圣经提醒我们兄弟规劝之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配合;并以爱心作出提示。此外,让我们学习每天勤读圣言和诚心祈祷,让上主进入我们的生命,让祂的话光照我们的心思念虑,使我们免被世间事物所束缚,自由地按天主的旨意生活。

 

 

规劝兄弟

 

朝夕相随

陈日君主教

 

上主日的读经提醒我们:做先知,做信徒,要忠信传递天主的话,报喜也要报忧;天主要我们讲的话就算逆耳也要讲,就算我们因此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也只能接受命运。先知面对的是全体民众及其领导——君王。本主日读经的主题却是规劝兄弟——个别的兄弟。

 

大家听过古代贤人说过,我们自然倾向把自己的短处放在背后,把他人的短处放在眼前。如果有人把我们的短处搬到我们眼前,那是一件好事,所谓旁观者清;而这位规劝者既是兄弟,我们也就容易接纳他的规劝。兄弟的规劝出于爱心,其方式也比较体贴(在你和他独处的时候)。人多是吃软不吃硬的。

 

可惜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兄弟的规劝不多见,多见的却是:在别人面前挖苦犯错者,或在他背后搬弄是非。这做法只会令人难堪、伤心、愤怒,却不会令人认错改过,反而找借口为自己辩护,甚至恼羞成怒,更坚持自己的立场,固执于恶,简直可说是逼上梁山。

 

规劝兄弟是每个人的责任。劝人改过迁善是最宝贵的爱德工夫。福音说:「如果他听了你,你便赚得了你的兄弟。」读经一说:「你若不讲话也不警告恶人离开邪道,那么人虽因自己的罪恶而丧亡,但我要由你手中追讨他的血债。」绝不可袖手旁观,绝不可如加音对天主说:「难道我是看顾我弟弟的人?」(创四:9

 

在玛窦福音这些章节里,耶稣教导宗徒们怎样建立教会。祂也面对现实和他们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兄弟不听规劝,那又怎么办呢?

 

教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影响整体。从这整体的角度,我个人规劝某兄弟而他不听,我不可罢休,还应该用其它方式继续劝告他,甚至警告他,这是出于对那位兄弟的爱,对整个团体的爱。

 

耶稣宣讲救恩时,也曾严厉责备过人;祂宣讲天堂的喜讯时,也明言仍有地狱的可能;不听从天主、固执于恶的人,就是自我排除于天国之外。耶稣宣告灾祸时,祂是最难过的。玛廿三:37中(路十九:41说祂当时流泪哀哭)耶稣说:「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鸡把自己的幼雏聚集在翅膀下,但你却不愿意……」苦口婆心的劝告被当作耳边风!

 

当一切规劝的途径都用尽了,那犯错的兄弟还是执迷不悟,那么教会也只有用她束缚(和释放)的大权,来维护团体的健康。

 

除非有证据证明一个人有罪,否则法庭应该假设他无罪。教会内的兄弟都是善心的人,更不轻易相信某兄弟犯了错。教会定下了一些严厉、公正的程序去处理一些争论性的个案。但如果有一位所谓神学家清楚地申明他只接纳圣经,不接纳圣传;他彻底否认教会的训导权;他坚持教会不应有任何信条,那末这位兄弟根本自我排除于天主教会外,教会的绝罚无非是声明这事实。

 

我们富于同情心的人,本能地会站在被指摘、被「惩罚」的兄弟一边,甚或为他抱不平,抗议教会箝制神学家的言论自由!但如果我们查问一下便会知道,原来那些有责维护信德道理的神长,在用尽了一切其它途径后,才用这最后一个方式,苦口婆心规劝这一位迷路的兄弟。他们由于爱德,不便将一切过程公诸于世,真如哑子吃黄莲,他们也值得我们同情呀!

 

 得救路上同行共勉

张德福神父 
梵蒂冈台

主内的兄弟姐妹:

世界并不因恶人作恶而遭摧毁,却因好人看到恶人作恶仍无动於衷,不置可否。对於弟兄的过犯或恶行,基督徒团体不能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正义和仁爱要求我们不冷眼旁观弟兄的过犯和恶行,任其自生自灭,却要尽力引导他们悔改、回归正途。不管喜不喜欢,我们确实都是弟兄的守护人(参阅:创四9)。疏忽的罪本身就是一宗大罪,其後果将导致丧亡,自己以及很多人的丧亡。

在主日第一篇读经中,天主明明地说了:「人啊,我现在立你作以色列家的警卫;你听了我所说的话,要代我警告他们。因此,当我告诉恶人说:『恶人,你必丧亡!』你若不讲话,也不警告恶人离开邪道,那恶人必因自己的罪恶而丧亡,但我要向你追讨他的血债」(则卅三7-8)。天主要求我们作弟兄的警卫,也就是弟兄的守护人,随时关怀并规劝弟兄;因为天主不喜欢任何人丧亡,总是渴望人离开一切罪恶,回心转意,得以生存(参阅:则十八30-32)。

规劝弟兄实在是件非常艰难又极其微妙的事,但它却是我们本分内应做的事。规劝弟兄必须出於仁爱,手法必须委婉和谦卑。主日福音教导我们:首先,我们得私下规劝弟兄,让他意识到由於他的过犯,他正踏在凶险的路上(玛十八15-20)。我们必须以一个罪人对另一个罪人说话的方式规劝他,而不是以法官对犯人或义人对罪人说话的方式。我们始终得承认,只有天主的恩宠能改变人心,促使人心悔改向善。

一次规劝失败後,我们不可就此气馁。我们还得秉持天主的耐心和信任,就如耶稣在另一则无花果树的比喻中教导我们的那样(参阅:路十三6-9)。在那则比喻中,园丁并不因三年辛勤种植那棵无花果树却一无所获而懊恼,反而予以更加细心的照顾,在它周围掘土又施肥。我们必须虚心接受,我们并不一定看得见我们努力的成果;我们也不可自命不凡,自认投无不利,总是渴求领功受赏。这也是耶稣教导我们的,祂说:「正如俗语所说的,撒种的是一人,收割的是另一人」(若四37)。谁劳力播种,谁收割成果,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人播种,有人收割,然後一同喜乐。所以,耶稣又说:「收割的人已领到工资,且为永生收集了果实;如此,撒种的和收割的将一同喜欢。」(若四36

基督徒的救恩观是普遍的救恩观,乐见人人得救,因而需要尽心彼此守护,相互负责。基督徒不能独自得救,只能一起得救!我们如果不管他人死活,也就不可期望找到生活的天主。我们必须一同抵达天主那里,一块儿回到天父的家。若我们独自个来到天父面前,祂会对我们说什麽呢?祂必会问我们:「你的弟兄在哪里?」那时,我们不能答覆天父说:「我不知道,难道我是看守我弟兄的人吗?」(创四9)。我们也不能当着天主的面,拿水洗手说:「对我弟兄的血,我是无罪的」(参阅:玛廿七24)。

一次规劝弟兄失败後,耶稣要求我们另外带两三个证人去规劝他,甚至将这事告知整个教会团体。这是出於互救的牧灵热忱,而不是法庭的诉讼程序。当一切努力都失败後,那就只好「将他看作外邦人或税吏」(玛十八17)。然而,我们得记住,耶稣从来不把外邦人、税吏和罪人排除在救恩和牧灵照顾之外,反而主动去寻找他们。祂对那些自充为义的法利赛人说过:「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你们去研究一下:『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是什麽意思;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玛九10-13

对待罪人和彼此担待的最佳方式就是祈祷,尤其是教会团体祈祷。因此,耶稣向我们证实说:「你们当中如果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祈祷,无论求什麽事,我在天之父必要给他们成就;因为哪里有两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十八19-20)。团体祈祷所强调的是弟兄姐妹间的仁爱;这种仁爱不但能坚固团体的共融合一,甚至还能治癒团体内因不和所造成的创伤。耶稣因而为此先说了:「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18节)。

这里的「你们」指的显然就是教会团体,而所束缚和释放的并非对人,而是对事,那些由人的言行举止所引起的麻烦和困扰;对人、对弟兄实在别无他法,只能「一天七次宽恕他」(路十七4),甚至於「七十个七次」(玛十八22)。这种单靠人力所无法实现的事,我们能透过团体祈祷,为罪人祈祷和彼此代祷而得以成就;因为耶稣就在我们中间,而且天父亲自行动,给我们解开那些捆绑人心和团体的嫌隙,使我们释然,叫我们与众同乐。

在第二篇读经中,圣保禄进一步讲解弟兄姐妹间的仁爱。他从灵修层面介入这个仁爱的奥秘,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唯一且永远无法还清的债就是仁爱的债,从而把仁爱视为一切诫命的基石。他说:「除了彼此相爱以外,你们就不再亏欠任何人」(罗十三8)。我们可以改述保禄的话说:「你们可以还清所有的欠债,但仁爱的债却永远无法还清,所以你们必须彼此相爱。」

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偿还所欠的债是正义的要求;但是我们怎能算清彼此相爱的债,而尽数偿还呢?我们怎能给仁爱定下一个等值价格呢?在急需中领受了一杯清水的仁爱,我们又怎能以一杯清水来还清呢?一杯金子也还不清!我们的确欠了许多人仁爱的债,永远都无法还清,所以我们只能回爱,不求回报地去爱。

圣保禄继续阐述说:「谁爱别人,就满全了法律;爱就是法律的满全」(罗十三8b10)。保禄能够这麽断定,因为他很清楚这是基督徒得救的道路:「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後五14),叫我们生活「在基督的法律之下」(格前九21),因为「法律的终向是基督,使凡信祂的人获得正义」(罗十4);基督的爱要求我们彼此相爱,在仁爱中互相守护和担待。

我们实在没有只救自己的得救。因此,为了得救,圣保禄也只好坦承说:「对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赢得那软弱的人;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我所行的一切都是为了福音,为能与人共沾福音的恩许」(格前九22-23)。这本来就是福音的要求,「原没有什麽可夸耀的,因为这是不得已的事;假使自愿作这事,便有报酬」(16-17节)。因此,为了共同的得救,让我们坚持活出仁爱,在得救的路上携手同行与共勉。    阿们。


     
本文已有92人点赞


天主教星的家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过信仰生活,提供日常信仰生活所需材料,是受圣神感动的成果。
本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共同完善网站内容,只因这是属于主的一份工作。
欢迎联系我们并加入:关于天主教星的家园
投稿邮箱:181376222@qq.com

友情网站
圣母玫瑰园
小德兰书屋
梵蒂冈新闻
耶稣是主

扫码下载安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