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四旬期第二周星期六-天主教星的家园 
2024年3月2日四旬期第二周星期六
佚名 网络收集 阅读:305次 2024-02-27

读经一(上主必将我们的一切罪过投入海底。)

恭读米该亚先知书 7:14-15,18-20

上主,求你拿你的牧杖牧放你的人民──独留在草莽中,在田园间,作你基业的羊群;让他们在巴商和基肋阿得获得豢养,一如昔日。上主,让我们一如在你出离埃及的时日内,见到奇迹;那里有神相似你,赦免罪恶,宽宥他的基业 ──遗民的过错,不坚持愤怒于永远,反而喜爱仁慈?你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邪恶踏于足下,将我们的一切罪过投入海底。你必按照你昔日向我们祖先所发了的誓,对雅各伯表示忠信,对亚巴郎施行仁慈。


释义

米该亚先知出生于犹大,公元前八世纪末叶(740-690BC)执行先知的任务。先知在预报撒玛黎雅与耶路撒冷的灭亡的同时,也宣告了强有力的讯息:天主将要遣来统治者 ―默西亚,祂要救援以色列,脱离敌国的统治。

经文的内容是一篇先知祈求上主宽宥的祷文。巴商与基肋阿得在梅瑟与若苏厄时代是著名的牧羊区,而今完全掌握在敌人亚述的手中。但愿上主想起沦于困境的以民,能如同牧羊人照顾他们。先知反思以民罪恶满盈,招致上主之义怒;但上主是全能的神,不只是展现奇能带领梅瑟引以民从埃及成功出离,还因为神的慈悯宽恕。相信天主会誓守祂向亚巴郎、雅各布布伯之恩许,再次拯救以色列民。


福音(你的弟弟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了。)

恭读圣路加福音 15:1-3,11-32

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税吏及罪人都来听耶稣讲道。法利塞人及经师窃窃私议说:「这个人交接罪人。」耶稣遂设了这个比喻:一个人有两个儿子,那小的向父亲说:请把我应得的一分家产给我罢!然后,小儿子往远方去,在那里把所有的都挥霍尽了,只好去为当地一个居民放猪。他反躬自问:我父亲有多少佣工,都口粮丰盛,我在这里反要饿死!我要回到父亲那里给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你的佣工罢!他便动身回家去。他父亲在远处看见他,就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热情地亲吻他,吩咐仆人:快拿上等的袍子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再把那只肥牛犊宰了,我们应吃喝欢宴,因为我儿子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他的长子从田里回来,听见歌舞的欢声,遂问仆人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见他无恙归来,便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遂出来劝解他。他回答说:这些年来我服事你,而你从未给过我一只小山羊;但你这个儿子同娼妓们耗尽了你的财产,你倒为他宰了那只肥牛犊。父亲给他说: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应当欢宴喜乐。


释义

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连许多非基督徒也透过戏剧或绘画对这比喻有所认识。这个比喻出现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在此之前还有两个比较「短小」的比喻:「迷失的羊」和「失去的小钱」。耶稣讲这三个比喻的目的是:响应当时之人指责祂「和罪人结交,又和他们一起吃饭」。

耶稣的话教导人们:对于「罪」,天主最后的答复并非「正义」,而是「怜悯」。浪子的哥哥所代表的就是他自己(或当时一般的犹太人)以为的正义(参阅:路十八11-12),就他的立场而言也是「对的」。但是天主比人的心大:天主能够,也愿意宽恕。而且当天主宽恕时,感到十分喜乐,就如同祂因自己的创造而喜乐一般。


经文脉络

这个福音是基督徒最熟悉的圣经故事之一:「浪子回头」的比喻。经文的一开始首先叙述耶稣讲述比喻的场合和原因:虔诚的犹太人一向避免和税吏以及罪人接触,耶稣常常和税吏以及罪人结交往来,甚至和他们同桌共饮,法利赛人和经师们因此而责怪耶稣。

面对法利赛人及经师的批判,耶稣讲述了三个含有相同主题的比喻:遗失或找到、迷失或寻回、邀请大家一起欢乐。前两个「亡羊」和「失钱」比喻的结构和主题是完全平行对应的,第三个「浪子回头」的比喻,虽然和前两个比喻主题相同,但是在结构上和思想发展上却是独特的,教会邀请信仰团体在聚会中一起聆听这个比喻(路十五11-32)。

就内容而言,这个基督徒耳熟能详的比喻可分为两个部分(11-24、25-32),但是却是一个完整合一的叙述,整个故事的重心以及高峰是在于父亲充满喜乐的接纳悔改的儿子。

 

分家产(11-12)

比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父亲和两个儿子。父亲大概是农庄的主人,拥有相当大的家产以及许多雇工为他工作,年纪较小的儿子应该尚未结婚,大概是17-22岁之间,他要求父亲把他应得的一份家产给他。所谓应得的家产就是指「遗产」,小儿子在父亲上存活之时要求父亲将「遗产」给他,当然是应该遭受指责的行为。

 

离家、堕落 

小儿子得到了家产之后立刻离家出走,在远方荒淫度日耗尽了全部资产,因而变成相当穷困。就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小儿子的行为当然是应该遭受严厉谴责的。他由于耗尽了一切财产而穷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投靠外邦人,帮他们牧放猪群,期望至少可以得到猪食裹腹。比喻非常生动的描写小儿子窘困的情况,不仅说明他连这样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同时也象征他的宗教生活上也彻底地沉沦。

 

内心的悔改 

生活上困苦的境遇使他反躬自省,了解到自己的现况以及与父亲的雇工之间的强烈对比,父亲的雇工都口粮丰盛,而他自己却濒临饿死的威胁。于是他内心急迫地决定,与其饿死外邦的异乡,不如回到父家,他也知道应该向父亲认罪,就如同他也得罪了天主一样,他自认只配成为父亲的雇工,因为他已经妄用了儿子的权利,也因此丧失了作儿子的权利。

 

父亲(对小儿子)的宽恕与接纳 

他立刻将思想付诸行动,起身回到父亲那里去。比喻的重点转移到父亲身上,他所表现的态度令人大为惊讶:他在儿子还离的很远的时候就看见了他,立刻动了怜悯的心,向他跑去。在中东和近东地区父亲跑向儿子,特别是跑向犯罪的儿子是极不寻常的事,而这个父亲更拥抱、亲吻这个因牧放猪群而已成为不洁的儿子。这行动是最明显的宽恕记号(参阅:撒下十四33),以及父爱最深刻的表达。面对父亲这样的行动,儿子承认自己的罪过,表达真心的悔改。

父亲拥抱及亲吻儿子的肢体语言已经充分表达了他的宽恕,甚过一切具体的语言,因此福音只叙述了父亲吩咐仆人们,给小儿子穿上袍子、戴上戒子,这些行动更具体说明他对这位浪子的接纳。父亲更要求仆人们准备宴席,邀请全家一同欢乐,并且说明举办这个欢乐宴会的双重理由:这个儿子本已(由于罪恶)而死亡,但却(经由父亲的重新接纳)得到重生;原已(犹如亡羊和失去的达玛般)迷失,现在则被重新寻回。

 

气愤的长子 

故事发展至此才介绍另一个角色登场,他是一直留在家中辛勤工作的长子,当这些事发生之时,他正一如往常地在田间工作。他由田间回家时,发现家中正不寻常地举行欢乐庆典,透过询问仆人得知,这是父亲为庆祝弟弟返家而举行的盛典,他气愤地不愿进入家中。长子的反应和父亲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

父亲出来邀他一起欢乐庆祝,在当时社会背景中,这一样是一个不寻常的举动。这个气愤的长子却仍然激烈地为自己的态度辩驳,甚至没有按照礼数先称呼「父亲」,而直说「你看!……」长子述说自己多年来忠实服务父亲,从未违犯任何诫命,却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的奖赏,并以此强调他和父亲另一位犯罪跌倒的儿子间的对比。他甚至不愿称自己的弟弟为「兄弟」,只称「你的这个儿子」却得到如此的恩待。

 

父亲(对大儿子)的宽恕与接纳 

父亲毫不介意自己遭受攻击,仍然称呼长子为「孩子」!他首先提醒这个孩子所忽略的恩宠:「一直和父亲在一起,拥有父亲全部的资产」;其次说明他们应该欢乐庆祝的理由,因为他的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

 

综合反省 

许多人称这个比喻为「福音中的福音」,认为这个比喻是表达耶稣(天主)的爱最美丽的故事,在历史中它一直是艺术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对每一个基督徒读者而言,这个文学上的杰作是天主的话,艺术家们更以他们的灵感与才华,助人更深入领悟这个故事的内涵。

整段故事精彩紧凑,情节环环相扣,不论就形式或内容而言,都极易使得读者产生共鸣,并和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认同。整个比喻促使人们了解耶稣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揭露了耶稣的对手们气度狭窄。父亲的完美的仁慈形象,更是越过耶稣直指天主,耶稣是天父的代表,每一个罪人都可以期待并依靠天主的仁慈怜悯。


分享

1、这个弟弟可说是个不忠不义不孝的人。与杀死承继人的恶园户比较,弟弟虽然没有杀父,却已伤透父亲的心,并对父亲弃之不顾,然而他懂得“悔改”回家。耶稣说明父亲毫无条件地爱着弟弟,告诉我们这个重要、宝贵而永不变的真理:不论犯了多大的过错,只要悔悟,都能投入慈爱天父的怀抱之中。我们庆幸他的爱比我们的罪更坚强,即使如同这个弟弟,有点无赖地坚信天父必会接纳自己,我们也能怀着希望,从这大爱中得到力量,“起身”并改过。

2、耶稣的这个比喻人人皆知,其中三个人物的心态被刻画得细致入微。小儿子离开父家,带着家产去挥霍后被贫困所迫,反躬自省,结果回家向父亲真诚地认错。大儿子虽没有出走,但对父亲冷漠,又心胸狭窄,弟弟回来也不肯接纳,不肯分享家人的喜乐。父亲对小儿子远远相迎,热情款待,又主动到门外劝慰大儿子。这位父亲的情怀反映出天主的慈爱。满怀慈爱的天父就如同这位父亲一样,无论子女对他如何不孝,他仍常在等待期盼,为每一个回归的子女喜乐欢欣。

3、对于这个耳熟能详的比喻,我们百读不厌。虽然浪子回头金不换,虽然皈依的故事总是令人警醒,但那慈祥的父亲却更触动人心。儿子回来时他远远相迎,可见他的苦苦期待。他不让浪子产出他的悔罪词就已接纳了他。对那心胸窄、气量小的大儿子,他也语重心长地相劝。慈祥的父亲渴望见到两个儿子成为好兄弟,和睦相处。我们都领受天主的恩惠,被天主召叫而进入教会的大家庭;那么,我们能考爱天主、关爱他人,以儿女的身份给天上的慈父这份喜乐吗?


父亲答应为小儿子家产时,大儿子也一定有份,所以得益的是兄弟双方。父亲心中明白两个儿子的为人,但他耐心地等待儿子们长进。弟弟浪子回头,得到父亲的宽恕;哥哥自觉正义,却拒绝和解。

指责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把责任推向他人,或借他人的过失来掩饰自己的失误更是司空见惯。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如大儿子一样,以为守义才是义,却不知引人向义更是义,让我们反省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本分成为天国的绊脚石,而应像父亲一样,包容他人,宽恕他人,接纳他人。


反省

1、天主的仁慈是否和我的「正义感」有所冲突?这个比喻给我什么启示?

2、犯罪是人的本性,宽恕是神的本性。我是否愿意被天主提升,逐步超越自己软弱的本性,迈向成全的天主性?

3、宽恕得罪自己的人,其实是使自己真正得到释放。我愿意宽恕他人吗?

4、在祈祷中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交接罪人,他对罪人有什么期待?我怎样去看待那些我认为是罪人的人们?天主又希望我怎样去与所谓的罪人交接往来?

5、作为以色列人为别人放猪可谓是天大的耻辱,可以说人格已经丧尽;我作为天父的子民,如果生活在罪恶中难道不是奇耻大辱吗?我要不要站起来回归天父的家?

6、默想一下当天父看到罪人回归正道时,他会有什么感受?他会不会像那个老父亲时常站在门外,望眼欲穿地期待我的回归?面对这些,我有什么感受?这些感受会带我到那里? 

7、我有善用主赐的恩惠吗?我的认罪和忏悔是出自内心吗?我觉的主会宽恕我赦免我吗?

8、圣经中的法利塞人和经师们是地地道道的伪君子,他们按照自己的私意制定法律,而且用法律的条条框框来约束人、限制人、奴役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体验到,天主的慈爱远远先于他的公义。

9、人世间我们所遵守的是等量代换和公平交易。可是天主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或许我们可以因此说,他不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因为他常常做亏本的生意,甚至把自己的儿子都赔进去了。

10、借着这四旬斋期,让我们用心来领会天主爱的广、阔、高、深,也因此学会以天主的眼光和态度,来善待我们身边的近人,来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11、我感受到与主同在的幸福了吗?主的产业——爱、健康、平安、自由和喜乐,我体会到了吗?我经验过远离主的贫苦可怜和与主同在的富足了吗?我有要回父家的渴望吗?我有向主认罪悔改的心吗?

12、耶稣今天告诉我们,天父的有审如此绵延,他内心是多么渴望我们能早日返回,既然如此,我们还等待什么呢?

13、我常是这故事中的小儿子、大儿子,还是父亲?

14、我犯过错吗?犯错之后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我经历过犯错之后别人的宽容吗?我有什么感受?

15、我周围有人犯过严重的错误吗?当别人犯错时,我的反应如何?如何对待犯错的人?

16、我是否曾觉察自己与天主、他人及万物处在不和谐的状态中?

17、在蒙受宽恕的时刻,我能否体验到天父的慈爱?

18、在这四旬期,我如何与天主、他人及万物和好?

19、我是否曾经像小儿子一样,犯过不可思议的罪过或错误?

20、我是否曾经像大儿子一样,用人间的常情作判准,而心态不平?

21、我在犯错之后,能体会天父无条件的爱吗?我也愿意学习这样的爱,去对待其他犯错的人吗?

     
本文已有59人点赞


天主教星的家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过信仰生活,提供日常信仰生活所需材料,是受圣神感动的成果。
本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共同完善网站内容,只因这是属于主的一份工作。
欢迎联系我们并加入:关于天主教星的家园
投稿邮箱:181376222@qq.com

友情网站
圣母玫瑰园
小德兰书屋
梵蒂冈新闻
耶稣是主

扫码下载安卓APP